照片获得“麻醉医生最美瞬间”2016全国麻醉医师摄影大赛一等奖照片获得“麻醉医生最美瞬间”2016全国麻醉医师摄影大赛一等奖
李妍在挤奶李妍在挤奶
照片拍摄者林雪梅照片拍摄者林雪梅

  胶东在线9月1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张国杰)“没想到能获奖,感觉这事很平常,不止我,科里3个哺乳期妈妈都这样!”近日,“背奶妈妈”、烟台山医院麻醉科医生李妍利用工作间隙挤奶为孩子“存粮”的照片,获得“麻醉医生最美瞬间”2016全国麻醉医师摄影大赛一等奖。照片中,独自坐在墙角,头戴花帽,面露微笑,为宝宝储备奶水的母亲,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网络搜索背奶妈妈,百度给出的解释是:“背奶妈妈”是指那些职业女性成为母亲后,又回归职业生涯,但是她们坚持母乳喂养,把专业的吸奶、储奶器具带到单位,利用工作间隙进行吸奶、冷藏、保存等一系列流程,当天晚上带回家,第二天给宝宝当口粮。

  “作为医生肯定知道保存的奶不好,但工作性质特殊没办法,手术连台没时间回家给孩子喂奶。”9月1日上午9:30,在烟台山医院第二导管室,记者见到了照片主人公、麻醉医生李妍。她说,今天格外忙,导管室里有2台手术需要麻醉,手术室里还安排了7台,最多能给我们10分钟的采访时间。“因为第二台手术很快就要开始,术前麻醉工作片刻耽误不得、马虎不得。”

  29岁的李妍在麻醉科工作3年,每天朝七晚七,就连中午吃饭也仅有10分钟时间,填饱肚子赶紧回来替班。“来的比外科大夫早,因为要提前做好麻醉;走得比他们晚,要等病人苏醒。也许一台手术仅仅45分钟,但我们可能要待2个小时。”5个月产假结束后,李妍就回到科里上班,靠每天工作间隙挤奶为孩子存粮。“开始奶还挺多能挤两瓶,工作压力也大,现在都挤不出来啦!”和李妍同科室的麻醉医师刘明明、朱春锦亦是如此,她们仨孩子差不多大,孩子都交给爸妈带。

  正如图片里展示的那样,这种背奶方式一直在麻醉科“传承”,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然而你这种“特色”,在《背奶妈妈》的作者林雪梅看来显得有些特别。“医院其他科室中午留一人值班就行,但麻醉科中午全员上岗。哺乳期我们有1小时的午假可以回去给孩子喂奶,在这就不行。你回去了工作谁来干?”2013年,林雪梅从医院肿瘤外科来到麻醉科,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留心观察并记录着这里的一切。她称自己是个外来人,“和我过去的科室不一样,和想象中的麻醉工作更是不同!”今年“三八”前夕,林雪梅中午吃完饭上楼拿东西时,看到李妍正在更衣室挤奶,她顺手掏出手机,拍下了这动人却又心酸的一幕。

  ”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停不下来。“邵伟这样形容麻醉科。医院90%的手术都需要麻醉科参与,2015年麻醉科完成手术2.28万台,小到18天的新生儿,老至108岁的老人。“就拿今天来说,已经有74台手术和两台介入治疗,再加上十五六例急诊,平均一天下来,上百台手术是常有的事。”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主任邵伟笑着说。

  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在很多人眼里,麻醉医生就负责术前给病人打一针,让他们安静的睡上一会儿,手术就做完了。“过去麻醉科被称为‘瓶颈科室’,意思是麻醉做不好,整个手术就会受影响。”邵伟说,凡是麻醉药物对人都有副作用,同样手术不同的人群,麻醉方法和用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麻醉不精准,对病人生命就会造成威胁。“过去靠盲探,现在通过超声技术实现了麻醉可视化,可以清楚看到病人需要麻醉的那根神经。”

  全国麻醉界”第一人“、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委熊利泽教授在给林雪梅颁奖时表示,打动他的不仅是照片本身,照片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关注。“我们医院麻醉科60多名医护人员,也有正在哺乳期的妈妈们,但我们却没有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更多关爱。”颁奖嘉宾、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也表示,希望征得拍摄者同意,对照片翻拍,挂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的照片墙上。

  因为忙,像李妍这样的哺乳期妈妈只能给孩子“背奶”;也因为忙,“一等奖”的奖励——赴港参加2016年第十六届世界麻醉学大会的机会,林雪梅无奈放弃。邵伟说,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却做着术前最重要的工作,科室也一直在努力,为这些产妇提供更多照顾。“我们也打算建立我们自己科室的照片墙,记录下他们日常的点滴工作,展示他们的风采!”

 

来源: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