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清。天气爽、新为已觉凉生。朱户小窗,坐来低按秦筝。几多娇艳,都总是、白雪余声。那更、玉肌肤韵胜,体段轻盈。 照人双眼偏明,况周郎、自来多病多情。把酒为伊,再三著意须听。销魂无语,一任侧耳与心倾。是我不卿卿,更有谁可卿卿。--赵长卿(北宋)

  今天是秋季第一个节气,立秋。这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今年就属“早立秋”。

  立秋民俗

  立秋,秋季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禾谷成熟,是收获的季节。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时节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天气,往往要延续到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天气才会凉快下来。

  “立秋”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牲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山东立秋的习俗

  立秋当天淄博有“啃秋”的习俗,说的是在立秋这天要“啃西瓜”,据说啃秋不会长秋痱子。在临沂市乡村,立秋这一天有 “咬秋”的习俗,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秋这一天,勤劳的果农们都要领着一家老小,到桃园里亲手摘下成熟的蜜桃,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这天摘的蜜桃很有讲究,要选择又大又红的蜜桃。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先比一比谁摘的蜜桃中看又好吃。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青岛地区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挨顿饿”的俗谚,提醒人们要加紧农事活动,夺取粮棉丰收。因立秋多在农历六月下旬,所以俗语说:“秋,秋,六月二十头”如延至七月,则“七月立秋,逢菜不收”。青岛地区立秋却喜下雨,俗语说,“立秋,哪里下雨哪里收,”莱西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人们还把立秋日的时分和气候联系起来,说:“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在山东,立秋还有包饺子的风俗,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老人们喜欢把五谷杂粮分别弄一点包成饺子,第一个咬到哪种粮食,就预示这种粮食丰收有望。

  立秋尚在末伏,天气仍然炎热,特别至中午时,俗称“秋老虎”。但莱西、即墨等地立秋忌到河里洗澡,说立秋洗澡,身上要长秋狗子(扉子一类的皮肤病)。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不过,气象专家却表示,立秋之后,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青岛的海雾天气减少。青岛不同于前一个月的闷热,可能会出现晴热的天气。

  在我国范围内,很少有在“立秋”之后,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所以立秋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秋天的开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但是,我国有“秋老虎”的说法,立秋后暑热天气还要存在一段时间。

  立秋养生

  立秋后,西瓜、香瓜、黄瓜不能像盛夏一样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了。经过一个夏天后,身体消耗很大。因此,寒凉类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等,尽量都不要食用了。立秋后除多喝些开水、淡茶、菜汤、果汁及豆浆牛奶等之外,还可以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等。

  立秋后,虽然没有了桑拿天带给人的黏热之感,但气温仍会很高,暑气一时难消,在这样的天气里,极易发生腹泻和感冒。立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立秋后,天气渐凉,昼渐长夜渐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夜间较为凉爽,要小心感冒。中老年人、慢性病者、抵抗力较差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夜间凉爽,晚上盖好被子,不要长时间吹风扇,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