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主力
现阶段巡游车更适合济南
巡游车和网约车虽然是地位平等的两种业态,但不代表每个城市就要在巡游车和网约车上平均用力、两不相欠。
比如中小城市,由于城区人口有限,公共交通体系相比大城市要逊色一些,同时道路资源相对要富裕一些,这样的城市完全可以考虑让网约车提纲“主力”,适当“下沉”需求层次,甚至实现巡游车和网约车的同业融合,用市场手段来调节出租车数量,降低由于人口数量少而带来空驶风险,带动出租车行业的改造升级。
而像济南人口密集、城市拥堵的大城市,显然不具备中小城市大幅的“转型”空间。在网约车平台出现之前的2013年,全市8043辆出租车(巡游车)实载率已经达到70%以上,一辆巡游车几拨乘客来抢,这才有了“打车难”的争论,也才有了新增500辆巡游车的实施。按照计划,交通部门在那之后还计划新上1000辆巡游车,由于平台“烧钱”加剧,这个计划被迫中断。
要让网约车告别“疯狂”,回到理性发展的轨道,当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归“替补”位置,将市场“主力”暂且还给巡游车。巡游车获得出租车“主力”地位,并非以其搭载乘客的多少胜出(实际中确实比网约车多),而是更能适应当前济南出租车市场的一般性需求,或者叫“刚需”,比如车站、机场还有医院等应急的地方,还有不擅用软件叫车的人群。另外巡游车在电召、预约服务等方面也已相对成熟,只要信息技术和支付手段再完善一些,同样能部分地实现网约车的作用。
至于网约车,根据《暂行办法》,现阶段可以定位为巡游车的有效补充,在出租车一般需求的基础上,探索更具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内容,比如高端专车领域、预约包车服务等,这些“蓝海”是普通的巡游车难以企及的领域,也是出租车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说巡游车的“主力”位置是暂时的,是因为其主力位置并非高枕无忧,“主力”和“替补”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暂行办法》推出后,巡游车网约车融合发展是一种趋势,但在各地的探索却是刚刚起步。《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巡游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可以预见,随着合法化问题得到解决,网约车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公众的接受度也会发生变化,出租车市场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更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