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越来越近,老年人消费进入旺季,然而此时也是老年人消费权益受侵害案例的高发季。为此,近日,济宁市工商局总结发布了近年来受理的典型案例,以提醒老年人谨防上当。
本报记者 高雯 通讯员 赵宇 赵天亮
存单稀里糊涂成保单
典型案例:2014年10月,济宁市区消费者陈大爷将攒下的1万元钱存入一家银行,后来去取款时却被告知这1万元并不是存款,而是保险公司的10年期保险,如果陈大爷支取即是退保,将损失4000元。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陈大爷向济宁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返还本金和利息。经过消协工作人员依法调解,保险公司退还陈大爷本金1万元。
拆解消费陷阱: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将保险产品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险公司通过给银行职员送实物、购物卡的形式,激励他们加大对保险公司产品的推介力度。在利益的驱动下,银行业务员便会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把银行的“存款客户”变成“保险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