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雾霾连连的糟糕空气质量,21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提出要力争10月摆脱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的排名,年底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22日,记者多路进行采访,部分相关单位向记者介绍了相关计划。让我们看看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各个部门都打算做些什么。

  市建委:制定新的扬尘治理实施方案

  作为济南市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单位,22日下午,市建委对各成员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加大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监管力度,并要求各单位将扬尘污染源检查情况及整改结果形成汇总表,于10月31日前上报济南市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要求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扬尘治理实施方案,于10月31日前上报济南市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据悉,自去年11月份开展“十大行动”以来,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21处工地因扬尘污染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被停工处罚,33家建设、施工单位被约谈整改,立案查处扬尘污染违法行为7件、毁绿案件3起;对华山珑城、阳光100五期项目、影山西路热电管道施工工地等15处扬尘污染工地进行了公开曝光,对12个问题突出的市政工程进行了通报批评;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行为80余起,查扣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机器设备40余台;关停小石料厂25家,责令清理整改、依法查处来料加工点和石料堆放处91个,取缔非法采石点34个。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济南市(含县、市)有6160个单体、7050万平米的在建工地,“土石方施工阶段是扬尘最容易产生的环节,由于施工量大,一分钟就能产生大量扬尘,稍不留神就产生问题。”该负责人称,新开发的工地,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区域,目前是扬尘治理的重点领域。

  因此,市建委在10月最后一周,将加大对在建工地的检查力度,对处于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在建工程、大型片区在建工程等区域每天派工作人员现场检查。

  市城管局:108辆渣土车已被逐出运输市场

  整治渣土运输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2日,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因超载、撒漏、密闭不严、野蛮行驶、闯红灯等行为,济南市共有53家运输单位242辆渣土车辆被扣分。其中,24家建筑渣土运输单位28辆渣土车被书面警告和摘牌停运整改,5家运输单位108辆渣土车被逐出济南市渣土运输市场。

  为彻底防治渣土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市城管局将与交警建立24小时联合执法队伍,对闯红灯、野蛮行驶、私拉乱倒等严重违规运输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查实,将列入黑名单,坚决取消渣土运输资格。

  此外,市城管局还将加快现有渣土车升级改造进度,11月中旬前,对全市现有1562辆渣土车全部改造完毕。“目前已对952辆核准渣土车全密闭装置进行提升改造,剩余610台力争11月中旬前改造完成。”

  另外,还将在全市各区工地积极推进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的使用。“技术论证和车辆改造试验定型,一旦推广工作获得突破,全市渣土车将批量升级改造后正式投入运营。”

  新型扬尘喷淋控制系统也将进入工地。“使用好扬尘(噪音)监测系统,对全市渣土工地和倾倒场的扬尘指数进行动态监控,超过规定指标立即停工整改,并进行洒水降尘,目前已经在市中区绿地新都会工地试点应用了扬尘喷淋控制系统。”

  市发改委:球墨铸铁明年底实现停产搬迁

  在去年年底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实施方案中,市发改委承担东部老工业区搬迁以及落后产能淘汰的任务。

  其中,东部老工业区的搬迁对于省城空气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22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已完成24家企业搬迁或关停,占62家搬迁企业的38.7%(东部老工业区90家企业中62家搬迁);7家企业已与临港开发区签订项目入区协议,待国土部门落实土地指标后实施搬迁;21家企业正进行入区谈判工作。

  在重点搬迁改造企业中,球墨铸铁已与历城区政府签订搬迁协议,将于2016年底实现停产搬迁。盛源化肥、蓝星石油和长城炼油3家企业因环保或安全等原因实现停产,停产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分别减少753吨、312吨、68.5吨,占重点工业企业排放量的1.3%、0.6%、0.2%。庚辰钢铁已制定投资18亿元的搬迁改造方案,正进行搬迁选址等前期工作。

  作为要改造的3家重点企业,济钢目前已经完成4座球团竖炉和1座40吨转炉的拆除工作,320、400平米烧结机升级改造和焦炉煤气脱硫升级改造项目也已完成,目前正加紧实施烧结机脱硫除尘改造项目,计划2016年底竣工;闽源钢铁投资2亿元进行环保治理,先后购置静电除尘、湿电除尘、布袋除尘等相关设施,安装调试后已投入使用;济炼已完成环保设备购置工作,并完成3套主要装置的泄漏检测与修复。

  市政公用局:工业余热新增600万平米供热能力

  在去年济南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实施方案中,特别列出济南市工业余热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工业余热利用成为济南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工程。工业余热利用是把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的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济南市区,替代济南35吨/小时(含)以下86台燃煤锅炉承担的1778万平米供热面积,新增2203万平米既有建筑供热,其余部分还能满足新建建筑供热需求。

  采暖季带来的燃煤量成为冬季大气负担,也成了济南市入冬即见霾的原因之一。一到冬季,市区的不少烟囱就会冒着黑烟、白烟。记者了解到,济南的热源主要来自济南热力、济南热电和黄台电厂为主的十几家供热企业的自有热源。目前,济南每年用于供热的燃煤量约200万吨,占全年煤炭消耗量的近1/10。

  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型热电厂、热源厂已经对燃煤工艺进行过改良,污染排放已大为减少。不少老宿舍区、高校自有小锅炉冬季里仍在使用,这些锅炉环保投入低,是冬季供热的主要污染源。济南市虽多次叫停小锅炉,却总因供热刚需而无法真正关停。通过工业余热利用,能置换不少燃煤热源厂。

  记者从市供热办了解到,今冬供暖季开始小鸭热源厂就将停用,只在管网出现故障时备用,这得益于工业余热项目。据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济南工业余热将新增600万平米供热能力,具体使用则需要根据管网沿线小区二次管网和换热站情况确定,将有约300万平米的区域能在今冬用上工业余热,工业余热的二期项目主管网目前已经铺设完成。

  近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主持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提出,清洁能源推广、余热利用等工作存在进展缓慢、措施不强、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要由发改部门牵头,经信、市政、环保等部门配合,不断控制、减少、优化燃煤使用,并通过治理减少排放,同时加快实施工业余热利用。(齐鲁壹点记者 刘雅菲 唐园园 王小蒙 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