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负责同志介绍“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推进情况。
猪肉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广大消费者对去年以来高企的猪肉价格一直都很关心。会上,有记者请问,经过“十三五”发展,目前山东生猪产业是什么状况?畜牧部门在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稳定生猪供应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对此,省畜牧兽医局总兽医师张乃清回答:山东是全国生猪产销大省,规模大、结构优、加工强、外调多。常年生猪存栏2800万头以上,出栏5000余万头,猪肉产量400多万吨,居全国第4位。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的疫情倒逼,山东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2018年以来,山东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促发展,坚持应对当前与构建长远“两手抓、两手硬”,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乡村产业振兴实绩考核,出台稳产保供奖惩办法,多部门联合开展督导检查。开展常态化疫情排查,落实生猪屠宰“两项制度”,组织开展生猪非法调运百日打击、屠宰整治等五大行动,完成养殖场区风险评估,实施入场抽检,建立胶东半岛联防联控机制,4家企业率先通过国家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现场评估。生猪生产率先实现平稳回升,恢复势头持续向好。
一是总体产能恢复快,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2623万头,恢复至2017年水平的86%,提前完成2597万头任务目标。二是规模养殖扩张快,据行业监测,截至11月份,全省1.1万家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加7.52%,连续10个月增长;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10.81%,连续9个月增长;年底新希望六和、牧原等20家龙头企业出栏可达1400万头,较去年翻番。三是管理水平提升快,积极推广使用机械化消毒、自动化分群、智能化巡检等现代装备,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养殖场户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意识、能力、水平快速提升。四是外调供应增长快,今年以来净调出生猪821万头,已达去年外调总量的2.3倍以上,继续为全国保供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张乃清指出,生猪生产恢复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仍然存在、成本价格等因素叠加的经营风险较大、产业创新转变升级不快、支撑保障条件手段较弱等等。下一步,山东将继续抓细抓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压紧压实目标责任。继续开展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强化明查暗访、引导督促,夯实党委政府、部门管理、市场主体三方责任。二是加快生猪恢复进程。推进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加快推进抵质押贷款;加强包保服务,建立问题清单,逐一协调解决。三是严格防控非洲猪瘟。出台指导意见,强化监测、排查、检疫、监管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总结推广新希望六和等企业防控模式,从严从重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信息监测共享、会商研判,发布预警预报;引导养殖场户适时出栏、屠宰企业增加产量、投放库存。五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监管服务体系,率先实现生猪产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