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众日报记者 赵君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11月26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300多项事项今年实现全省通办

  去年专题询问后,在强化网上服务能力、提升政府服务便利化等方面,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很明显。但是有企业反映,一些跨省、跨市的办理事项还是不能异地办理,需要多地来回跑。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下一步有哪些措施?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局长马越男介绍,将大力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事项能够实现网上办的都实现网上办和掌上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动动手指就可以办、不用求人就可以办。大力推进“一链办”,正在整合推动多事一流程,把相关联的事项变串联为并联,保证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一个链条就办下来。大力推进“一窗办”,把政务服务大厅多个窗口都变成标准化窗口,一个窗口可以办多个事。对于跨省、跨域通办,国务院要求今年年底58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山东全面落实。对于全省通办,今年先实现300多项,明年年底,除很特殊情况外,只要是国家、省的事项,全部实现。

  关于信息共享,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表示,将着力做好数据“聚通用”三篇文章。“聚”是加大数据的汇聚力度,将各级各部门的数据汇聚起来。“通”是将数据打通,开放出去,横向推动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变原来基层向上级、向省级要数据,为省主动给数据,将数据更多的流向基层。“用”就是加大数据应动力度,数据只有联起来、跑起来、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公布“不罚”“轻罚”清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记者从专题询问上获悉,山东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强化与人民调解和行业调解的衔接,今年以来,法院诉前调解案件共25.4万件,调解成功14.2万件,调解数量居全国第一。不断优化和提升执行工作,开展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债务案件、涉金融债权专项执行行动。针对破产案件,运用“简案快审”程序,受理破产案件1669件,已审结1451件。

  “我省提出,对企业首次非主观轻微违法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以教育为主,不予处罚,对符合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法定条件的,减轻处罚。这类包容审慎监管方面的规定,广大企业十分欢迎,如何推动落实落地?”省人大代表、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孟广银提问。

  省司法厅厅长王玉君说,今年6月1日,我省出台“不罚”和“轻罚”清单,总共是286项,到10月底,“不罚”案件共4.1万件,“轻罚”案件共2800件,约4.5万个企业受益。“我们近期将对286项违法行为事项进行评估,看看效果到底怎么样,并将对清单进行动态管理,不合适的就要清除,可以纳入的一些也要加进来。”

  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省人大代表、山东睿鹰先锋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彭继先关注人才问题,“生物医药是人才集中的一个行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人才评价很关键。我省在这方面有什么改革措施?”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介绍,人才评价总体来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一类是技能人才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方面,近年来,山东省改革力度很大,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第一个是“通”,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评价通道、渠道。2018年省里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年专门制定了做好民营企业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打破身份和所有制的限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一视同仁。第二个是“准”,准确评价民营企业人才。针对民营企业特点,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和贡献的评价导向。第三个是“越”,允许民营企业职称评审越级申报,努力激发民营企业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第四个是“服”,加强对职称评审方面的服务,搭建平台,一网通办。

  对于企业技术工人,从去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除了国家准入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由政府组织评价外,其他的技能类职业企业可以自主评价,谁用人、谁评价,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