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面对这个“时间就是大脑”的疾病,青岛市脑血管病质控中心主任、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谭兰教授指出,在发病3-4.5小时内,通过溶栓或介入取栓早期开通血管,是决定脑卒中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完善的流程、最精准的团队技术,挽救脑卒中病人的生命,提高脑血管病人的治愈率,并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谭兰教授带领的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和脑卒中中心团队,一直在进行诊断、治疗、科研、防控等各方面不懈努力。

  “脑卒中溶栓地图”提升救治水平

  早在2017年6月18日,岛城多部门就首次发布了青岛市 “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去年2月份,“青岛市溶栓地图2.0版”正式发布,公布了我市最新的26家具有溶栓资质医院名单,青岛市市立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市“脑卒中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溶栓地图管理医院”做出了突出贡献。谭兰教授指出,通过建立青岛市脑卒中的急救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构建青岛市脑卒中的急救网络,青岛市“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1.0版本和2.0版本大大提高了脑血管病人的治愈率,降低了脑血管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达到国内甚至国际脑血管病救治先进水平。

  “对脑卒中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即使是将入院至溶栓时间提高1分钟、5分钟,都是对病人健康不可替代的保障。 ”谭兰介绍,“2.0版本增加了取栓医院资质,质控标准更严了,未来平均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甚至要控制在45分钟以内。如果病人入院了,医生对病人要进行综合治疗、管理,让病人更大获益。此外,医院也会更紧密地培训、监督、检查从业人员的水平。 ”

  “绿色通道”紧密配合争分夺秒

  一旦你的家人出现了中风情况,去哪里救治?溶栓地图最大的亮点在于,为病人院前急救择院提供精准导航,能够快速找到身边距离最近的具有脑卒中抢救能力的医院;医院对疑似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进行院前干预和院内精准检查与救治,最大限度赢得抢救时间,保证抢救质量。

  谭兰指出,在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时,能第一时间通过120急救系统转运至溶栓医院,这是非常关键的,而这又是一场需要团结协作紧密配合的“多人作战”。120预检评估和现场抢救,院前病情评估信息,以及车辆轨迹、患者病史等信息,第一时间传至医院急诊分诊台和卒中救治中心,救治医院同步做好急诊接诊准备,将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提前到院前急救。并且,120急救中心也能及时了解联动医院的急诊抢救室资源占用情况、手术室占用情况、ICU床位开放,以及影像和特殊用药占用等情况,让病人的分送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扎堆延误救治。

  “一旦120将病人送至医院急诊门口,医生早已在门口等候,市立医院脑卒中心会通过高效快速的卒中绿色通道,为适合的患者开展静脉溶栓或者进一步取栓治疗。”谭兰介绍,患者送达急诊之后,市立医院采取的是一站式服务,简化挂号、初诊、分诊、检验、影像检查、取药、交费、治疗和会诊等许多环节,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医学科、影像、药剂和导管手术室等多学科联动,为卒中患者争取最好的愈后。

  领衔人才培养与科研建设

  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和脑卒中心是由谭兰、谭梦姗和王会福三位领衔的临床和科研团队,目前为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平台。

  在学术上,学科从国家慢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出发,建立了一支优秀的临床研究团队和规范化的临床样本库,在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子课题、4项泰山学者项目、1项山东省领军人才项目、1项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青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1项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神经变性病和脑血管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学术成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