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考古发掘时,我们以为是元代名将、济南公张荣的墓葬。但是发掘后发现,这座墓葬是金代的,年代早于张荣的生卒年份,所以这座墓并不是张荣墓。虽然有点遗憾,但是这座金代墓葬的价值也非常高,对于研究济南地区金代墓葬提供了新的资料。”这是记者今天采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现场负责人赵芳超时,他对前些时候发掘的历城区唐冶街道原章灵二村东北部龙骨山张荣墓的评价。这座墓葬是2017年底发现的,今年4月至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
挖掘完毕后的墓室
墓门上有两处“金国”刻字
2017年底,为配合济莱高铁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高铁规划线路沿线进行考古调勘时,发现“张荣墓”恰位于路基上,遂将其纳入发掘计划。2020年4月至6月,为配合高铁工程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进行发掘。
赵芳超告诉记者,“张荣墓”为一座带封土及斜坡墓道的土坑石室墓,墓葬封土较高,早年因屡次被盗,封土顶部中间仍有一盗洞直通墓室。墓葬通长10.7、宽4.7、深3.9米,墓向195°。墓葬本体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平面近长方形,由南端台阶及北部斜坡墓道组成;墓门横宽 1.5、高 1.6 米,石板砌筑,有封门石、门楣及门 柱。“大金国大定十年”字样在门楣中部竖向阴刻而成,在门楣石两侧还有花草纹。封门石两块,上有竖向线条纹,横向长方形两头卡在门柱内。在下封门石底部也有刻字,为“金十年仲秋日”。门柱石长方形栽立,素面无纹。
甬道为平面长方形盝顶式砌筑,长 1.85、宽 0.9、内高 1.5 米,在甬道顶部北面石头上有线刻纹饰,为线条纹铺底,中刻羊头及小鸟纹样。墓室则为石砌内穹窿顶、外叠涩顶结构,外径 3.3 米、内径 2.65 米,高 2.6 米。 以前被盗过,穹窿顶顶部有直径 1 米左右的盗洞。外面石头层叠向中间内收,内面光滑至顶,石头间用白灰弥缝加固。墓室内有棺床,是用砂石铺底,把石板放置在上面专门制作而成的,但棺床中间及西部因盗墓扰乱等原因已经没有了,人骨残存无多且十分散乱。且中部被盗墓分子向下挖出一椭圆形坑,打破了棺床石板下面的砂石层。因被盗,葬具葬式还不能明确,仅在墓室底部发现了少量瓷片及铜钱。
从刻字和规模上分析这并非“济南公”张荣墓
“从墓门的‘大金国大定十年’及‘金十年仲秋日’这两个刻的年号来看,刻字年代应代表着营建这座墓葬的时间。‘大金国大定十年’就是公元1170年,为金世宗完颜雍时年号。据史料记载,‘济南公’张荣生于公元1181年,卒于公元1263年,这处墓葬的营建年代明显早于张荣的生年。据此推断,该墓是一座金代纪年墓,并非‘济南公’张荣墓,以当地小地名定为丘子坡金墓较为合适。且从此墓葬形制及规格判断,级别还达不到济南公张荣墓的等级。墓葬内没有发掘出墓志,所以墓主的身份还不明晰,但从墓葬规格形制等分析具备一定等级,墓主人很可能是当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非常有财富的人。”赵芳超说。
在考古过程中,赵芳超与考古人员还在周边进行了调查。虽然这处墓葬被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定为“张荣墓”。鉴于章灵村老百姓对于此墓的极大关注,在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时,工地开展了龙骨山张荣墓文化遗产开放日,组织原章灵村老百姓到工地参观。工地负责人在现场将墓 葬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并澄清此墓并非“张荣墓”。
赵芳超对记者说,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工地已经联系历城区博物馆,协商了墓葬整体迁移保护事宜,对砌墓石块、石板等进行统一编号,并整体打包转运至博物馆库房,为日后异地复原保护打下基础”
相关链接>>>“济南公”张荣
张荣,历城人,先世清河人,生于1181年,卒于1263年,年八十三岁。北宋末、南宋初年抗金名将。他生长在宋代民族矛盾非常激烈的动乱年代。文献记载,张荣“尝从军,为流矢贯訾,拔之不出,令人以足抵其额而拔之,神色自若。”被誉为勇如三国时夏侯惇。在1216年左右,山东地区以红袄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蜂起,张荣率乡民至章丘之黉堂岭结寨自保,竖起抗蒙大旗,并受金朝封号。在1218左右,张荣率部攻占了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在临邑县境)、蒲台、新城及淄州等地,并据而有之。张荣的采取的战略战术就是游击战,大兵至,则清野入山:大兵退,就进占城池。直到1232年元太宗窝阔台命各世侯率军襄助元师征战河南,张荣也参加了灭金的征战。灭金战争中,张荣始终冲锋在前,攻城夺地,战功赫赫,且曾多次制止蒙军对俘虏和百姓的屠杀。元太宗七年(1235),随皇子曲出(阔出)攻南宋。十月,陷枣阳,引兵西掠襄阳、邓州等地。
张荣知济南府时,河南民众多北徙济南,张荣令分给房屋土地,妥善安置。故荒地多被开垦,百姓乐业,中书省考绩,张荣为天下第一。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封其为“济南公”。辞职后于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病卒。追封“济南王”,谥号“忠襄”。
张荣墓,传说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原章灵二村东北部,龙骨山北约50米。1997年,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为区级文保单位。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