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南高北低,绣江河、杏花河两条大河蜿蜒纵贯章丘街镇村落。一年前,“利奇马”携风带雨袭来,一夜之间,河道水位骤涨,急流之下,河堤和桥梁难堪重负,下游白云湖和芽庄湖更是承载巨大水量压力,多处受损……“防汛行洪短板暴露无遗。灾后,我们迅速向上级部门申报相关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济南章丘区城乡水务局防汛办主任于世涛看来,两河两湖的水利改造迫在眉睫,必须要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综合治理。
3日,在杏花河上游河段,被洪水冲塌的石桥已重新修复。
2019年12月,这项投资超过5亿元的工程初步设计得到批复。半年后,看到家门口的河道整修项目赶在汛期前完工,断桥重建,沿线村民心里悬着的一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那么,这次河道如何整体改造,改造后能顶住多大的洪水,今年又该如何防范台风暴雨?记者为您一一揭秘。
“今年心里踏实多了”
6日6时,杏花河上游杏林水库提闸泄洪,水流如万马奔腾,一下子涌入近乎干涸的杏花河。“天气预报有暴雨,为了腾出防洪库容,经过防汛专家组研判,我们决定水库提闸预泄洪,水流量大约每秒5立方米。”杏林水库工作人员说,这次泄洪流量并不算大。
3日,在东皋西村,被洪水淹没的村庄已经完成重建。
很快,水流沿着河道进入相公街道,这段河道在当地也被称为漯河。河道东西两侧分别为东皋东村和东皋西村。其中东皋西村是去年台风“利奇马”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曾在一夜之间,村里积水漫腰,致使村民被困家中。武警、消防、新青年等救援队伍前往现场,驾驶铲车、冲锋舟、直升机,展开了一场“水、陆、空”大救援,及时转移村民。
在那一天一夜的经历中,从最初的害怕、紧张和无助到最后获救时的激动,村民老高很难忘却。“听村里广播知道这两天还会下暴雨。有去年的经历后,如果说心里一点都不担心是假的。”
水库放水当天,老高一早就跑到村东新修的桥头,扶着半人多高的石栏杆,望着底下的河水。“河道宽了以后,水流平缓了不少。”老高努着嘴说,“瞧,水位也没啥变化。”看着河里坚实的桥墩,老高坦言,“今年心里踏实多了。自从上次大水后,村里河段开始清淤,清理树木,并且拓宽不少,还修建了结实的钢筋混凝土桥,泄洪效果会比去年好。”
河道最宽处达237米
其实,东皋西村河段仅仅是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于世涛介绍,经过台风“利奇马”破坏,章丘区杏花河及下游芽庄湖多处受损,绣江河及下游白云湖也有需要加固的地方。
“灾情暴露了防汛行洪的短板。很快,我们积极申报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去年10月,杏花河、芽庄湖治理工程列入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计划。12月,上级部门对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进行批复,当做‘头号工程’‘应急工程’和‘度汛工程’实施。”于世涛说,绣江河和白云湖、杏花河和芽庄湖项目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总共投资约5.3亿元。对绣江河埠村、绣惠、刁镇、白云湖河段30余公里的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河道护岸和管理道路,改建桥梁。
与绣江河不同,杏花河大多河段常年干涸,属于季节性河流。河道里长满野草,甚至还被种植了不少树木,妨碍了河道行洪。“这次杏花河的治理主要从上游高赵村开始,经过杏林水库,再往下游直至芽庄湖,全长约38公里。”章丘区城乡水务局建设科科长赵波介绍,主要对河道进行了疏挖,两岸护砌、新修防汛道路、改建拦河坝,以及维修改建了7座桥梁。
这条河道最宽的地方达到了237米,与黄河下游部分河道宽度相近。赵波说,河道还往下挖了一米深清理淤泥,扩增了行洪水量。其下游芽庄湖蓄滞洪区则对围堤加固加高,疏挖湖内3条行洪河道。这也是上游洪水流出章丘的最后一站地。
3日,在杏林水库,连接两岸的石桥被重新修复。
抢在汛期前完成度汛工程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赵波主要负责东线河道施工,也就是杏花河河道整治工程。“这条河道原先行洪能力差,去年汛期也给沿线东皋西村等村庄带来了灾情。我们必须要在今年汛期前完成度汛工程。”受到疫情影响,让原本紧张的工期再次缩短。
赵波介绍,拓宽河道需要占用部分村民及沿线村庄土地。2月9日,区里启动了重点水利工程征迁会议。“工程沿线各镇街在迁占工作上对我们帮助很多,十几天后,河道全线迁占工作基本完成了。”
3月1日,工程可以正式开工。然而,承建单位管理人员大多来自省外。“当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15日前,进场人员被隔离观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前期进展缓慢。”赵波回忆,工程建设期间,芽庄湖土方作业昼夜施工,土方试验室在现场24小时不间断进行,维修改建的7座桥梁也在不影响周围群众生活的前提下进行昼夜桩基施工。
“我们在全线河道清淤护砌工作中,尽可能地增加人工和机械。施工高峰期,项目上有四五百人,100辆机械设备车辆。”赵波说,上级部门给他们定的目标是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度汛项目,“我们自我加压,确定了5月底前完成所有度汛工程。”
为此,9名建设处东线指挥人员除了春节期间休息三天外,其他时间全部盯靠工地一线,与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研究改进施工方法,压茬推进施工工序,确保工程在汛期前完工,保证沿线村民及杏花河、芽庄湖安全度汛。
“黑科技”下的信息化防汛
1日下午,杏花河东皋西村段,几名工作人员在河西岸立起一根线杆,上面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一个360°摄像头。“这个监控可以实时监测河道水位,通过4G网络信号及时反馈给防汛部门。”
“今年不仅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我们还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于世涛认为,防汛应该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同时实行,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防汛工作。目前,水务部门已经整合19处城区易积水点视频监控、20余处水利工程视频监控、雨水情遥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系统。这些系统如同防汛部门的眼睛,时时盯住重点河道的水情和雨情。
杏林水库安全运行也关乎下游相公街道、明水街道、刁镇街道等居民生活。据介绍,几个月前,为加强杏林水库管理及安全度汛,在大坝上安装了安全监测系统,能检测水库大坝内部运行情况、外部变形及雨情水情工情,“这些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预警预报。”
此外,垛庄、大站、杜张三座中型水库大坝也均安装了安全自动化设施。“辖区共建成四座中型水库与区防办视频会商系统,大家还共享法治综治平台信息,实现区防办与18镇街视频会商。”于世涛介绍,他们还组建了10个防汛防台风专项小组,组员包含了应急、交警等多个部门,如遇突发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多部门联动。
台风“利奇马”一年后,冲毁的河道已拓宽,桥梁已重新修建。“我们在防汛会商室复盘‘利奇马’过境桌面推演,各个街镇也进行防汛应急演练。”汛期,于世涛和同事们分析着每一个防汛细节。
(济南时报 记者:丁国彬 卢震 摄影:王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