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清河沿岸寨卞东南遗址开放 秦汉时期豆盘揭开博昌古城神秘面纱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2日讯 前段时间,历经一个多月的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项目结束,此次调查、勘探工作共登记43处文物点。在其中一处新发现的文物点,寨卞东南遗址,今天举办“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

  今天上午,闪电新闻记者来到发掘工地后,看到整个发掘面积比较大,有800平方米。这里位于博兴县寨卞遗址东南约500米、被小清河北大堤占压,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小清河防汛(复航)工程建设时勘探发现的。发掘工作从4月6日开始,截止到5月11日进入收尾阶段。

  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孟杰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次出土出来的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豆盘,上面刻有铭文,专家根据铭文判断它是在秦汉时期流行使用的。而铭文的字,专家推论是“昌市”,因为博兴县内古代有博昌古城,所以初步推论铭文中的“昌”字同博昌古城有关联。

  除此之外,在清理地层及遗迹过程中,一共出土小件和标本93件,其中瓷器残片39件,多为宋金至明清时期,器形以碗为主。陶器有52件,主要为豆、盒、钵、碗、瓦当、板瓦、筒瓦、陶拍、圆陶片、网坠、器座等;铁器1件,为构件;铜器1件,为五铢钱。另出土有大量陶片,以泥质灰陶、灰褐陶为主(多素面,其次绳纹,可辨器形主要有豆、盆、瓮、罐、釜、陶拍等),出土有大量泥质灰陶板瓦、筒瓦(多饰绳纹、凸棱纹)和碎砖,出土有少量夹砂灰陶片。这次发掘遗址时代比较单一,目前共清理遗迹91个,其中近现代沟2条,清代路2条,汉代灰坑74个,汉代墓葬3座,汉代沟10条。

  初步推论整个发掘区应与西北约500米处的寨卞遗址有关联,不仅出土了较多汉代时期器物,尤其有相当数量可以修复和带有文字的,也发现了清末以来小清河、黄河泛滥和小清河多次修浚的地层,这对研究寨卞遗址、鲁北地区汉代文化、小清河河道变迁及修浚历史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月下旬,山东省重点工程田野考古项目陆续复工,包含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项目等3个项目。其中,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项目于2月23日启动。

  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包括干流治理工程、分洪道治理工程及信息化工程。该工程涉及河道扩挖、清淤、泵站、水闸等土方深挖,对文物安全影响较大,同时还要进行堤防加固工程,工程施工范围大、线长、面宽,工程建设紧迫,工期较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项目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会同临沂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曹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联合考古调查勘探队对沿线展开全面调查、勘探,共计完成分洪道工程82.5公里、防洪堤坝198公里、复航工程169.2公里及沿线涉及的改道、裁弯取直和泵站以及部分支流治理工程调查、勘探工作。

  在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共登记43处文物点。其中复航工程涉及22处,防洪工程涉及23处,因高青陈庄和胥家庙两处文物点同时被复航工程和防洪工程双线占压,所以实际涉及遗址(墓地)共计43处。

  沿线原有已登记文物点中,涉及复航工程的有高青陈庄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高青胥家庙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涉及防洪工程的有胥家庙(省保单位)、陈庄(国保文物单位)、疃子(未定级)、寨卞(省保单位)、南河崖(国保文物单位)、东北坞北遗址(未定级)、北营遗址、东桃园,剩余35处文物点均为新发现。

  整体看来,工程沿线影响43处文物点中,分布于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寿光6个县市。其中,邹平市13处,分别为归苏遗址、魏桥村东遗址(墓地)、贾寨遗址、金斗遗址、李金遗址、坡南阳遗址、布王村遗址、水牛韩遗址、北河沟遗址、新河西村遗址(墓地)、新东村遗址、腰庄西北遗址和腰庄——曹坡遗址(遗址北部位于高青县境内);高青县6处,分别为胥家庄南墓地、胥家庙遗址、陈庄遗址、曹坡遗址、拥护遗址和夏庄遗址;桓台县5处,分别为北岔西北遗址、北岔北遗址、马庄遗址、王庄遗址和吴园村遗址;博兴县5处,分别为寨卞东南遗址、马庙遗址、疃子遗址、寨卞遗址和北营遗址;广饶县7处,分别为岳六桥东南遗址、岳六桥东北遗址、郭家遗址、尚道东南遗址、王道闸南遗址、东北坞北遗址和南河崖遗址;寿光市6处,分别为刘旺北遗址、侯辛庄东北遗址、西桃园西北遗址、西桃园北遗址、东桃园遗址和八面河遗址。

  闪电新闻记者 王文佳 郝爱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