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实收测产现场。专家组实收测产现场。

  □记者 姜言明 姜斌 通讯员 王庆利 报道

  本报泰安6月12日讯 今天,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位专家,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对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与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进行了实收测产。专家组在实地考察示范现场、听取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参照农业农村部小麦高产创建产量测产验收办法,经过严格的面积核实、机械收获脱粒、称量、扣除水分和杂质后,测出高产攻关田实际亩产达到828.7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小面积高产攻关最高纪录。

  据了解,该示范区位于马庄镇老宫村,包括高产攻关田10亩和示范田600亩,集成示范了高产品种、种子包衣、深翻耙压、宽幅精播、镇压保墒、测土配方施肥、微喷水肥一体化、生物多样性防虫、一喷多防等节水减肥减药技术。

  [相关新闻]

  300亩地全程托管,种粮大户当起“甩手掌柜”

庄稼托管,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庄稼托管,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本报记者 毛鑫鑫

  本报通讯员 朱振华

  “喂,付瑞党,我们马上就割到你家的麦子了,一会儿来给我们带个路啊。”

  又到一年麦收时。近日,在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付刘耀村一片金黄的麦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在忙碌地穿梭作业。“以前全家人在麦地里,割会儿就抬起头来看看,心里总想着怎么还没割到头。”“现在好了,机器收真是省事,再也不用发愁了。”几个农民在地头上边聊天边看着地里的热闹场景。

  没过十分钟,村民付瑞党家的两亩多小麦就收割完了,收割机把金灿灿的麦粒“吐”到一辆中型三轮车上。付瑞党骑着电动车在前边带路,把今年收获的粮食“领”回了家。“土地托管以后,从耕到收,基本不用自己操心,省钱省力。”付瑞党说,自己在外面打工,每天能挣200多元,这次麦收他只请了一天假。以前自己收,得忙活上一个多星期。

  给付瑞党打电话、收麦子、送粮食的,都是枣庄富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据了解,除了付刘耀村,这家服务中心还托管了周边东王庄、高庄等十几个村的8000多亩土地,截至目前累计服务面积9万多亩。“这些村一般会选择我们的耕、种、收半程托管服务,村里有些种粮大户,我们会给他们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付瑞川说。

  相比付瑞党,这个农忙时节还有更轻松的,西王庄镇赵庄村的种粮大户赵传恒就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我把300亩地全程托管给了富源服务中心,服务费每亩地300多元,这比自己种能省20%左右。收完小麦,他们还会负责用机械烘干,帮我卖。”赵传恒说,托管以后最重要的是让他省心地把钱赚了。而托管以前,一到夏收他就忙着四处找收割机。

  一次麦收经历让赵传恒记忆犹新。眼看小麦就要成熟,他找了一个自己单干的农机手帮他收割,可约好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预报天气有雨,农机手更是直接把他抛到脑后,先去收割自家亲戚的小麦了。那次,赵传恒种植的小麦因降雨和大风造成倒伏,导致减产。

  “现在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服务中心一次给派出3辆收割机,我这300亩地,大半天就给收完了。”赵传恒说,今年的小麦每亩能产1200—1300斤,比去年多100斤左右。而产能的增加,得益于土地托管以后,服务中心在耕种管理环节使用国家推广的深耕深松、“一喷三防”等高产技术。

  “就是这个大家伙,能深到地下近30厘米,把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把上边的土壤、作物秸秆覆下去,这样既能疏松土壤,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让小麦生长的时候扎根更深、营养充足。”在服务中心存放农业机械的仓库里,付瑞川向记者介绍深耕机械。但农民自己耕地时使用一些普通的机械翻地,耕层比较浅,不利于小麦的播种和发育。

  有效的植保也是小麦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付瑞川介绍,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较高的均匀度,而且通过超快旋飞速度的带动,能够翻转叶面喷洒到背部,这些都是普通喷洒方式做不到的。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山东农业生产服务托管面积达到1.29亿亩次。我省正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各类为农服务组织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面向小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

麦收时节天天能睡囫囵觉麦收时节天天能睡囫囵觉

  □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王恩标 马东伟 报道

  本报东明讯 “麦收时节天天能睡囫囵觉,三四年前是不敢想的事。”6月12日,东明县茂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茂强说,现在合作社有15台小麦联合收获机,都是在白天下地割麦子,晚上七八点结束。

  东明县存央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存央,领着4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开进东明县刘楼镇半坡杨村的麦地。“昨天晚上7点收的工,现在机械多了,老百姓收麦子不着急了。”他说。

  “之前我们在河南割了4天,没有一户要求晚上割的。现在麦收算是比较轻松了。”当了20多年农机手的袁存央说,现在几乎不用晚上下地割麦子了。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机械作业效率的大幅提高。46岁的袁存央回忆说,2012年成立合作社时,他自己购置的2台小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每秒喂入量是3公斤。后来,更新机械,作业效率越来越高。去年,袁存央把合作社的1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全部换成了每秒喂入量达8公斤的大型机械。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15亩到20亩,一天可以收150亩到200亩。

  “今年温度高,麦子熟得透,我家7亩麦子,个把儿小时就收完了。接着用农用车拉到村里的收粮点,每斤一块零九分,当场拿到了钱。”沙窝镇沙窝村的种粮农民吴连增说。

  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魏广印介绍,目前,全县小麦联合收获机达3000多台,其中一半以上是每秒喂入量为8公斤的机型。全县120万亩小麦,一周就能全部收完。除了在本地机收,今年全县还有1000多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到安徽、河南等省跨区作业。

  目前东明全县粮食烘干设备达到32台套,粮食烘干能力达到56%,确保小麦收获后能及时入仓。

  麦收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很多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劳力麦收季节也不再往返回家。他们在麦收时的打工收入是平时的2倍,自己在外挣钱,小麦别人来收,已经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

  黑麦丰收,每亩多赚三五百块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杨 静 赵考壮

  黑麦熟了。

  6月5日晚上下了一场大雨。6月6日下午2时许,在菏泽市郓城县黄集镇郭庄村,记者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来到荣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黑麦田里。

  烈日下,一株株黑麦笔直地站立着,没有一株倒伏的。而在驱车前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不少成片倒伏的小麦。

  “今年小麦长势好,颗粒饱满,很快就要收割了,亩产1000斤没问题,能比去年增收300斤。”荣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玉荣高兴地说。

  与农民常种的小麦相比,黑小麦有啥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收益高,而且抗病、抗倒伏。”肖玉荣说,黑麦价格比普通小麦要贵上三五毛钱,一亩地要多收入300元—500元。除了卖原麦之外,肖玉荣建起食品加工厂,开发出黑面条、黑麦仁(打豆浆喝)等十几个系列产品。这样下来,一亩黑麦每年能收入2500元左右,远高于种普通小麦的收入。

  肖玉荣和丈夫王希龙发起成立的荣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0多户,种植黑色小麦1000多亩,实现了规模种植。合作社采用了“七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统一播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合作社还注册了“十亩田香”绿色农产品品牌,在郓城,被首批授权使用好郓来区域公用品牌。

  “对这1000多亩黑小麦,合作社统一供种、施肥、收割,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效益。以购买麦种为例,农户个人买黑麦种,每公斤需要15元左右,而合作社买,每公斤只需要10元左右。仅此一项,一亩地就节约成本100多元。”王希龙介绍,合作社成员比当地农户普遍增收20%左右。

  种植黑小麦效益高,能不能大规模推广呢?王希龙分析:“黑麦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一是农民对黑麦不了解,担心管理、效益和销路,不敢种;二是黑麦磨成面粉后,不好储存,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哈喇味’。这就需要深加工及时跟上。我们用石磨磨黑麦,能延长黑面的保质期。三是消费者对黑麦有个接受过程,黑麦产品的销售市场还没有很好地打开。”

  在合作社的加工厂里,肖玉荣介绍着黑麦系列产品,如数家珍。她说:“黑麦系列产品,一开始打不开销路。我们选了50名消费者,免费试吃了一个月。通过口口相传,有了固定客户群,现在我的微信群里有200多名固定客户。但是,客户还是太少,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黑麦产品,如何与市场有效对接,还得摸索着来。”

  4月25日,第七届成都农博会开幕。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90个国内代表团参展。十亩田香黑小麦在农博会亮相,引起国内外客商的关注,这给了肖玉荣很大的信心。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