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会成为下一个深圳吗?在“学深圳、赶深圳”浪潮后,青岛正在进行一场城市升级战。在中国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拐点上,青岛抓住机遇,从战略定位、思维模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平台思维破局,青岛正在打三张牌,以期完成一场伟大的城市升级。
青岛的“战略牌”:为什么说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3月27日,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说的这句话,被很多企业家反复咀嚼。
这句话蕴含什么深意?为什么被视为青岛双招双引的金字招牌?
3月25日,王清宪在深圳富士康工业园区会见郭台铭。王清宪诚邀富士康等世界级企业与青岛共享机遇。目前,富士康在半导体、健康科技、8K+5G、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等方面与青岛市展开合作。
1987年,台湾解除禁令后,37岁的郭台铭来到深圳建厂生产电脑插件,富士康成为第一家跨越台湾海峡在大陆设厂的台企。这个“能救夏普,能见川普”的企业家让全世界见识到了及时搭上中国巨轮有多么重要。
那么,郭台铭这次要深度参与的“青岛机遇”又是什么?青岛要打的“战略牌”是什么?
近几年,随着中西部城市崛起,中国经济东强西弱的态势发生改变。从2012年后,北方经济规模占比开始下滑,2018年降到38%左右,南北经济失衡的状况越发明显。2018年南部16个省市区中,仅有重庆和海南增速低于全国增速。北部15个省市区中,仅有陕西、河南、青海、宁夏四省市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北方为什么冷?就是市场不活跃,行政色彩太浓。北方如何搞活?谁能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支点,驱动中国北方经济新一轮发展活力?
当下经济形势下,需要北方城市出一个“深圳”。
上图是国家2016年6月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图中加蓝色方框的,为新诞生的”上海大都市圈“。中间紫色边界,为国家认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它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26个城市。最外围黑色边界,为三省一市整体边界。
上海为什么完成城市升级?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新格局下,中国需要一个超级国家贸易门户城市,出口有广交会,进口有进博会,这才是一个大国贸易架构。去年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博会落户上海,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上海正联合江苏、浙江两省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个规划将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00万。
从区域交通、自然条件、经济金融基础、港口贸易能力、国际知名度、人才聚集度、产业水平等看,谁有资格获得“北方深圳”的定位?
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第一,青岛第二;在整个北方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外,青岛是第三个GDP过万亿的城市。2018年,天津GDP增速只有3.6%,青岛为7.5%。北方要搞活,青岛的号召力很强。
从青岛的资源禀赋看,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27个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青岛与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青岛、西安、郑州、贵阳、成都、长沙、哈尔滨等其他11座城市一起,是集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大枢纽为一体的城市。
在服务业在经济发展权重占比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越是超级物流枢纽,汇集的商品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越是巨大,吸附力和辐射力越强,杠杆效应越强。
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王清宪向外界明确传递这样的信息:在新时代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国家战略中,青岛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个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对内要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要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成为面向世界开放、整合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高地。”王清宪说。
形象地讲,就是青岛要做中国北方的深圳。青岛向到场的600家企业亮出了青岛要打的“战略牌”。
青岛能否把这一点上升为国家战略?那要看青岛怎么做。
2018年11月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宣布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前,这些年,长三角城市不等不靠,发挥自身主动性,不断健全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机制,已经在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一直在期待时机希望获得更高层面的系统战略支持。
青岛如何打好这张“战略牌”?关键词就是“不等不靠,发挥自身主动性”。
青岛的“区域牌”:以平台思维破局,完成量级跨越
在青岛“学深圳、赶深圳”浪潮中,一个高频词就是“平台思维”。
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在华为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平台思维。王清宪说,“华为的发展思维、战略、逻辑很值得政府部门和城市发展借鉴。对华为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产业生态体系的做法,要认真学习研究。”
平台思维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这种思维逻辑如何用于城市发展?
济南和青岛,一个正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一个定位“北方的深圳”,青岛市委机关报青岛日报5月7日在头版刊发评论《勇当全省“绝对第一”提升青岛的首位度》。按照“很北方”的思维方式——济青之间资源怎么分配?是彼此争项目还是要政策?这个局怎么破?这需要相当高的政治智慧,更需要模式创新。
在青岛市“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会上,王清宪说,青岛市要跨越式发展,我们的脑子一定要转方式,需要更多市场化逻辑。好多看着没有办法的,一转向市场化,又好又快。
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破局,通过平台思维打区域牌,突破区域发展的行政壁垒,青岛要完成量级上的跨越。这样一个思路,一下给青岛打开了腾挪空间。
3月29日至4月3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先后到威海、烟台、青岛调研。刘家义明确指出,推动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不能搞同质化竞争,胶东半岛要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半岛城市群。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陈维民曾分析了青岛与周边城市十三五重点发展产业,发现在汽车、机械装备、石化、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出现高度重合。
而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在经过28年探索后,已迈出很多实质性步伐。2018年6月,由上海市松江区发起了G60科创走廊升级为上海、嘉兴、湖州、杭州、金华、苏州、合肥、芜湖、宣城9个城市组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实体化运作的一体化发展集群。在产业一体化布局上,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在金华成立了新材料产业联盟、在芜湖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联盟。
4月10日,王清宪在2019春季央企青岛行上透露,青岛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协调完善与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城市的合作机制。青岛正在积极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财富服务、咨询、会展、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新业态,新模式,将为半岛城市群城市提供交流、推介、展示、招商、会议等方面的服务,打造胶东半岛面向国际的“客厅”和招商引资、招财引智的平台。
这5座城市,经济体量总额3.2万亿,总人口3164万(数据来源于2018年各地统计公报)青岛的辐射力从何而来?
5月9日在青岛举行的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不仅是青岛加入到对优质资本的竞争中,更是平台思维下一次成功运营。在这个面向全国的有竞争力、有操作性的招商引资平台上,通过市场化角度,各方找到参与和深度融合的办法,把汇集来的资本再辐射出去,将胶东半岛5个城市、山东16个城市,甚至北方城市紧密融合在一起。
在资本流动中,各地分工定位、优势互补都由市场调节,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而产业链、价值链的最优配置,也让区域协同效应势不可挡。总部在潍坊的歌尔股份,在潍坊布局的有生产基地,在青岛和深圳布局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分别与高通、中科院长光所在青岛成立研发中心,与崂山区政府投资67亿建智能传感器项目;作为华为产业链,去年歌尔股份又在东莞松山湖拍下12万平方米地块。
青岛有关方面透露,下一步,在青岛举行的很多活动都会邀请黄河流域,东北三省的城市参加。
青岛的“企业牌”:让大智库大企业来操盘
在王清宪在深圳喊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后,华为、富士康、中兴、宝能、恒大、正威等纷纷确定在青岛布局一大批高科技大项目。
青岛吸引这些一流企业来青岛,整合青岛的资源、山东的资源,这就是青岛在平台思维下要打好的“企业牌”。
在“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会上,本场答辩会主答辩人为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副答辩人分别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市发改委副主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张旭东。在市委书记王清宪督战下,4月25日这场答辩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至晚上11点50分。
“借助大智库、大企业的角色,让他们谈青岛,谈青岛的机会,谈青岛的未来,青岛的战略和优势。”在“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会上,一位副答辩人这样说。
现在,青岛请华为过来梳理本地1900多家信息领域的企业。华为这样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来青岛,不是落地一个项目,而是作为一个平台,站在全球高度为青岛设计信息产业产业链,建设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这种平台思维下的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它的厉害之处是形成一个区域间的网络结构,最终形成合作大于竞争的局面。
在跟新能源相关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上,恒大通过投资并购的资本运作方式,已经完成了产业链整合。恒大在青岛落地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项目,意味着恒大要在青岛打造一条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或者说是在青岛打造高科技产业的北方总部。
目前,青岛有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北汽到青岛后,吸引了11家供应商进驻青岛。在平台思维下,青岛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
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启迪控股,与同方、紫光并列为清华系资本运作三巨头,专注于科技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参股了世纪互联等上市及非上市企业800多家,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500家,孵化上市企业16家。启迪科技园已经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
资源型城市大同的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从中就有启迪手笔,启迪在大同建立了启迪大同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还参与了雄安新区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设。今年3月,雄安集团入股启迪控股,与清华控股并列成为第一大股东,更促进启迪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像启迪这样兼具国家智库色彩的科技服务创新生态平台,一方面能影响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同时掌握大量产学研资源、又有运作孵化器的丰富经验,把这样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平台引入青岛,帮助青岛整合全球要素资源,这是青岛下的一招妙棋。
4月29日,王清宪赴京考察启迪控股时,再次强调以平台思维营造科技创新服务大生态。
据悉,启迪拟将区域总部落户青岛,拟在青岛设立启迪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
而拥有总部企业的城市,也就拥有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权和区域经济的话语权,占据一家企业价值链最高端部分。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突破行政壁垒,不断地模式创新,最新动作就是深圳和哈尔滨的“升级版”飞地经济。5月上旬,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团赴哈尔滨考察,此行最重要成果是哈尔滨深圳产业园区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同样,在青岛,曾经的流亭机场片区,青岛将与深圳企业家一起建设深圳企业家青岛高新产业园。这个管委会+公司模式运转的产业园,将由深圳企业来设计产业链条。
为什么是深圳企业?
在这股学赶深圳的浪潮中,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思刚带队组织了青岛企业家去深圳考察,深圳年轻企业家的魄力和格局让青岛企业家叹服。华普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是移动通讯领域的智能主板核心方案解决商,创办10年,企业只有200多人,但业务已覆盖欧美和亚洲各国,并且开始在全球布局,在印度和美国设立了工厂和分公司。
“深圳企业家善于探索立体化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从而不断去执行和落实。”秦思刚在接受青岛媒体采访时说,这正是得益于不断学习的结果,企业家突破了平面化的思维方式,在见识上远远超越了同行。
正威集团创始人、安徽潜山人王文银有几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生最大风险就是不敢冒险。创新就是英雄干掉英雄的血泪史。
如今,在乌鲁木齐、成都、济南、西安、天津等各地招商引资大会上,都能看到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正威集团创始人王文银的身影。2018年12月,正威山东总部和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落户济南。目前,正威在供应链、城市更新改造、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和青岛展开合作。
排在平安、华为后的深圳第三大民营企业、正威集团董事长王文银出身于安徽潜山农户家庭,10元钱闯荡深圳,1994年创业,做电源插头出口业务。这个时候,距离谭旭光被推上濒于破产的潍柴厂长位置还有4年,而海尔也刚收购了红星电器,开始了规模扩张。
20多年来,这家企业经历了5次基因突变,商业触角不断延伸,从插头到电线、到矿产开发,再涉足国际贸易领域,号称“世界铜王”;再升级为科技的基因,涉足半导体行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半导体企业之一。最后是互联网基因,每一次基因改变都是观念的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将产学研居旅商物贸金总等元素整合于一体。2018年正威集团营收4900亿元,位列中国民营500强第3位。
3月27日,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青岛市政府与正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威集团与城阳区政府签署深商产业园项目和未来之城开发建设项目。
由深圳企业家来运作深圳青岛企业家创新园区,正是通过像正威集团这样的大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创新创业园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
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产业政策?
这里扯出很多人好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圳能成为中国手机产业中心,青岛拥有海信海尔等国际品牌,在冰箱、洗衣机、电视、电动汽车等领域成绩骄人,为什么没有冒出在全球叫响的本地手机品牌?
这个在深圳完全被放养的手机产业的发展和成长路径让人深思。现在,青岛正在运作的深圳青岛企业家创新园区无疑是一块“试金石”。
人才、科技、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法律、多层次资本市场……所有这些要素,都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机因子。处在剧烈变革中的青岛,不光引进的是正威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和他们背后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引进“深圳精神”。
从和王文银这样的企业家近身接触中,深圳精神最深处的创新与奋斗,也必然会给青岛本地企业灵魂上的冲击。青岛的龙头企业如果成不了这场伟大的城市升级战的主角,又如何与国家经济体系深度嵌合?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