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对济南城市发展史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济南首条地铁——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济南人的“地铁梦”圆了,这让济南市民振奋不已。正因为有了地铁,济南市民对于城市的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济南也朝着“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进一步。

  济南首条地铁开通,串联起两大重点发展片区,图为车辆驶出园博园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媛摄

  1月2日,在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体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王媛摄

  避开泉水敏感区,为城区线路提供经验

  对于第一条轨道交通的通车,济南已经等了三十年。作为山东这个经济大省的省会,济南的地铁原本应该来得更早一些。

  济南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论证,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彼时,济南进行了一次居民出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时的济南缺少大容量公共交通设备,市区道路通行能力低,无轨电车和公交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也就是这次调查,使济南萌生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想法。

  随后的几十年间,轨道交通修还是不修,济南人一直在纠结。纠结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泉水。济南人向来珍视泉水。每个大城市都可以有地铁,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泉水。

  修建地铁,便意味着要在地下做大工程,会不会破坏泉脉?在没有确定修建地铁不会对泉水造成破坏之前,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漫长而谨慎的论证开始了。在这期间,济南的机动车数量猛增,人们对于地铁的期待越来越迫切。首条地铁向西开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的。

  也许是不了解上述建设背景,也许是对地铁的期望值太高,有网友对首条地铁的选址不太理解,认为没有经过中心城区。其实,如果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称其为“避开泉水敏感区”的地铁要更合适一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些年,轨道交通建设初期,人们对泉水认识还不够,泉水保护研究还不够透彻。因此,选择从泉水敏感区的外围开建地铁更加稳妥。

  除了保泉的考虑,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刚刚起步,横穿市区的R2线和纵穿东部城区的R3线都在建设当中,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也为这些城区线路的建设积累了经验。“如成功穿越京沪铁路、京沪高铁等,采取了封闭降水、原位回灌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原位回灌获得了济南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些经验都为中心城区线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市民盼地铁建设提速,缓解城市拥堵

  地铁的开通,引起了济南市民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里有更多的民生期待。

  作为一座有800余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济南东西狭长的地形,让东西交通承担了巨大压力。2003年建成的双向十车道至十二车道的经十路开通时,马路宽得让人当场跌眼镜。可短短几年过去,高峰期的经十路也塞得满满都是车。

  济南西部不需要地铁吗?太需要了!才开通不久的二环南高架,在104党家庄段,上下班期间拥堵异常。

  市民更希望主城区早日开通地铁,体现的是城市快速发展与落后的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快速扩张与落后的道路提升之间的矛盾,是急增的人口与落后的城市功能配套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济南市民对地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很大,地铁建设急需提速、提速再提速。

  地铁开通引导,产业和文化融合

  从市民们对地铁的期盼中,还能读出对城市功能、产业提升的焦虑感。西部城区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但是与此同时东城也在努力,而且发展得更快。

  事实上,西部新城发展也很快,济南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西部崛起,创新谷划归高新区管理,西部医学科学中心的建设,也是在助推济南西部大崛起。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设施的带动,而交通大动脉的带动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北跨架桥,西进修路,是发展之必需,更是首选,对当地产业具有“输血”功能,势必带动人流、物流及商圈等各个方面的兴起。

  随着轨道交通的开通,还能看到市民对济南城市精神生活幸福指数的期盼。

  一条地铁能提升人们多大的幸福指数?不好量化,但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需要文化的滋养和提升。而济南的首条地铁,未来必将承担这样的使命。

  从目前来看,济南城区的高校,除了山东大学几个校区之外,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了长清大学城和章丘大学城。尤其以长清大学城居多,现在大学生人数在20多万人,济南将其定位为智创中心,人才基地。

  作为一座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济南不仅要发扬历史传统,也需要培育现代文明。高校与城市的品格精神,现在越来越被各大城市所重视。长清大学城经过近十年滋养,逐渐发展成一块文化宝地,通过地铁带动及智慧产业的发展,把大学城的功能定位再次提升,促进周边智慧产业的再发展,从而将其尽快融入中心城区。这仍然需要一段发展时间,只有让长清发展成为中心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真正实现其产城融合、文化融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张刚 刘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