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畔景色秀美。(CFP供图)冬日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畔景色秀美。(CFP供图)

  □记 者 姜宏建

  通讯员 孔 进 严文达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资金绩效,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仅去年初至今年11月底,省财政就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401亿元。

  山东省财政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自2017年至2018年11月底,在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难题方面,筹集财政资金70亿元,大力推进排污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落实气代煤电代煤补助政策,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在着力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筹集财政资金29亿元,支持各市开展重点流域、重点湖泊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提升水环境质量。在着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筹集财政资金104亿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乡村行动、“乡村连片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争取济南、淄博等7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全部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青岛、临沂、菏泽3市入选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上述试点示范项目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49亿元,有效保障了生态环保建设项目资金需求。

  为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我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完善分配机制,对绩效完成度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市给予倾斜支持。比如,积极开展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对主要污染物同比改善的市,省级给予奖励资金;对恶化的市,向省级交纳赔偿资金,充分调动各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今年1-10月,全省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7%、9.8%、30.4%、5.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1%,优良率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另外,加强资金整合,省级将环保领域原有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等多个专项资金,统筹整合为省级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有效避免了环保资金使用“碎片化”,进一步增强资金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