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一个极美的词语,一江一南,诉说着无处隐藏的温婉,清幽,婀娜,娉婷,富庶的水乡景象。仿佛几千年古画中走来的女子,倾国倾城,明艳动人,让人看不够,品不尽。长江以南地区称之为江南,而最能代表江南地区的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姑苏城外,一壶浊酒,一树桃花”的苏州,“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夜”的绍兴,“一梦徽州路,胜却人间无数”的徽州,都在一条条静静的乌篷船中隐藏,一把把张开的油纸伞中滑落,又在一杯杯升腾的龙井茶中慢慢回味,在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中静静绽放。

  而在北方,极少有令人心醉的江南,台儿庄是极少数北方呈现江南的缩影。

  千年的古城孕育着市井繁华,石墙中掩映着硝烟滚滚的战争岁月。青砖黛瓦中隐藏的小情怀,古井城楼中黯然的小悲伤,清冽的水源养育着齐鲁大地的怡然之美,悠悠的青石板路抒写着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于这苍凉世间,于这街头巷尾,一步一景,舟楫摇曳,船尾相融,小桥流水中静静的等待着。

  夜初静,人已寐。

  晨起,下着蒙蒙小雨,这番画面反倒是颇有一番意境,不定在哪个幽深的小巷中,走出一位撑着油纸伞带着愁怨的姑娘,嗯!是戴望舒笔下《雨巷》,也一定是那个姑娘,只有她,才能诠释出江北所特有的江南风情。

  古城的入口是一座高大的城楼,巍巍挺立,庄严肃穆,青灰色的方砖中间镶嵌着白边的条纹,城墙上方,楼宇端坐,卷翘的楼角,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其间有一牌匾,金黄的楷体跃然匾上“天下第一庄”。

  古城的楼阁大多是仿照古时的建筑所筹建,在明清时代,大批商户进驻台儿庄,使其成为运河沿岸,鲁西南地区重要商贸城市,明清时代的台儿庄曾出现,一河渔火,商贾云集,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后来,古城原建筑在台儿庄战役中遭到重大摧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台儿庄古城在很大的程度保留了各派建筑的不同风格。

  台儿庄古城的八大建筑是整座城的核心建筑,也是构成古城的整体骨骼:民淳俗厚的山西晋派建筑,融合了北京四合院和晋中建筑的特点;安徽地区的徽派建筑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特色,其次多为祠堂的建筑规模宏大;山东的鲁南建筑,福建的闽南建筑着重于古朴的风格,低矮的房屋,一人多高,能清晰看到屋顶的茅草,屋前种着两亩地,养着几只鸡鸭,夫妻两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便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欧式建筑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为华美、简洁,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江南的水乡建筑依据台儿庄的水网纵横,河流众多,而建造的独有江南特色的民居。

  运河的两旁,坐落着高低不一的的商户,房屋的地基建在河面不足一米的高处,四四方方,坐北朝南,样式有点像是鲁西南民居,门窗是木制的,雕刻着灵动的窗花,椭圆形的灯笼连挂着。

  江南民居,依水而建,高低起伏的房屋,错落有致的小院,一溜儿的白墙,黑瓦,多分为上下两层,木制的楼梯扶手,凭栏方形的雕花,撑起的油纸伞,将江南的情怀挥洒的淋漓尽致。屋角的搓衣板,小亭的别致装饰,廊上的赤色桌椅,桌上的几盏西湖龙井正冒着升腾的热气。有水,自然有桥,一座小屋连接着一座小桥,或弧形,或平直,桥的出现是江南民居的制高点,把水路和陆路紧密相连,秀水拱桥,石栏环洞,时不时的还会出现摇着舟楫的艄公。

  我尤其喜爱江南民居,总是痴痴的想,将来要到江南定居,每天清晨起床就能看到沿岸的河水,雨季坐在廊下,读一本书,饮一盏茶,静静守候一段青葱岁月。

  走过了天主堂,踏过了中兴门,在台儿庄战役博物馆中看见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古城在大战中遭到巨大破坏,日军的炮弹将昔日的楼宇炸的片瓦不剩,茅屋的弹道,熏黑的楼宇,被炸毁的防御线,多少战士的生命将永远停留在这里,与这昔日辉煌的古城同眠。

  雨依旧下着,衣服上潮潮湿湿一大片,温度渐渐接近零下,我们撸着鼻涕走在上海街的街头,脚踏着大块的青石板,前方是复兴广场,一眼望去,阆苑琼楼,金碧辉煌,华贵的宫廷建筑尽收眼底。“上海女人”,“外滩故事”,“民国风情酒店”,商铺林立,仿佛走进了时光的年轮,回到了民国时期的魔都上海,百乐门夜夜笙歌,歌女穿着华贵的旗袍唱着《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白又香人人夸”……台下坐着名门世家,达官显贵。

  都说书吧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能够温暖心灵的地方,我们在参将署附近找到了书吧,于这寒冷的夜晚,给予我内心的温暖,门是老式的木门,虚掩着,蹑手蹑脚的进去,怕惊扰了某位神明。褐色的书架泛着陈旧的光,藤椅和小茶几也是精巧,书大多是关于古城的书籍,旅行文字,少量的散文作品和古书,老板不知去了哪里,整个小屋就只剩下我们两个,空调风暖暖的吹着,书页刷刷的泛着油墨的香。

  古城的每一处景,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楼宇,每一个小院,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你看见它们便会不忍离去,台儿庄几经战火摧残,如今的重建渐渐发展成影响深远的古建筑群,成为中华第一古水镇。水乡江南的小桥流水在江北的台儿庄一览无余,它的美令人陶醉,令人心慌,走时正值黄昏,残阳似血,不如就这样命名吧。

  (作者:柏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