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胜在放映影片 记者刘玉乐 摄宋胜在放映影片 记者刘玉乐 摄

  《地道战》《地雷战》《红高粱》《黄河谣》……提起这些老电影,会勾起不少人的回忆,小时候的荧幕布、电影放映机、电影胶片,以及放映喇叭、发电机等,这些电影老物件,承载着一代人的观影记忆。这些记忆,几乎都能在二环东路宋胜的汽修小院里找到。宋胜今年33岁,10年时间收集了上千老物件,还有20多种型号的电影放映机和100多部电影胶片……

  10平方米的“老式电影放映室”

  啪嗒一声,老式电影放映机的射灯一开,墙面上立刻映出一块黄色的光晕。宋胜从桌底下拉出一个写着“上甘岭”的铁皮箱。箱子上蒙了一层尘,他打开箱子,里面放着4个带有锈迹的胶卷盘,挨个拿出来查看,他找到了标着“一本头”的一个,把它安到了放映机上。

  宋胜弯着腰,把胶卷有规律地缠到放映机的惰轮上。“哒哒哒……”胶带在电影放映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大屏幕上便出现电影画面。“要送,要送,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送,要多送萝卜!”听到这句经典台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笑了,眼睛盯着墙上的画面看了起来。这台老式放映机是上世纪70年代产的,比宋胜还要大10多岁。

  这间10平方米大小的屋子,大约有1/3的空间被各种大小不一的铁皮箱占据,里面或装着电影放映机,或装着电影胶片,有些铁皮箱上写着“秋菊打官司”“地雷战”“地道战”等字样。“白天光线太亮,要是晚上放效果会更好。”宋胜拿着抹布边擦手边说。

  凌晨开车去外地就为收胶片

  10平方米小屋里的收藏只是一部分,在后院另一间屋里,还有几部老式电影放映机,外箱上早已落了灰。“有日子没拿出来了,箱子落灰是难免的。”宋胜说,不管是放映机还是电影胶片,刚收回来他都会清洁和修理。“像那台山东联合便携式的放映机,收回来时特别旧,锈迹斑斑。”他用刷子、油布把机器擦出来,试验机器运行情况时,发现这台机器不仅没有声音,连镜头也坏了。

  本身就是搞汽修的宋胜,拆开放映机查看,发现有一处丝头坏了,找人买了零部件换上之后,这台机器就能使用了。

  说起收藏的故事,他总有说不完的话。去年某一天,他半夜醒来刷手机发现,一滨州的朋友搞来500多件电影胶片,他立马就开车去找他,挑了20多部片子,其中就有《上甘岭》。“去晚了,好的都让人挑走了。”

  如今,宋胜收藏了20多台不同型号的老式电影放映机和100多部电影胶片。“基本所有老式放映机我这都有。”

  “破烂王”小伙想留住回忆

  宋胜收藏放映机的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长期从事摩托车维修的关系,宋胜经常到旧货市场淘车。大约在2007年,某个废品收购站角落里放着的小号引起了他的注意,“看着特别像电影里的冲锋号”,宋胜回忆,当时对方按废铜价40多元卖给了他。

  小号仿佛打开了宋胜记忆的闸门。记忆中,奶奶家的榆木凳子、老式钟表、桌子、收音机……与他在旧货市场眼见的物件重合了。那时,或换或买,他什么老物件都往回弄,店里放不下,就运回西营老家。汽修店里都被堆得满满的,连朋友都给他起了个“破烂王”的外号。

  2014年,认识了一位懂老放映机的朋友后,他收藏了一台。“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玩这个,像我这么年轻收藏这个的还挺少的。”宋胜说,他收藏一种东西就喜欢把所有类型都收集到,未来或许会办个博物馆,免得这些老物件从此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