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德维尔公司,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新款棒球帽。 邢志峰摄在汉德维尔公司,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新款棒球帽。 邢志峰摄

  左边大沽河生态带,右边红岛经济新区。在青岛市地图上,与胶东国际机场隔河相望的李哥庄镇格外引人注目。随着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这个素有中国“制帽之乡”之称的特色小镇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打打帽子、一顶顶假发、一件件工艺品……在借“机”腾飞的空港小镇,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将开启它们新一轮的全球之旅。

  产业“特”:铸就“顶上辉煌”

  提起李哥庄,就不得不说它的特色产业。如果说将李哥庄镇的特色产业比喻成一个硕大的鼎,那制帽、假发、工艺品就是鼎的三足。统计数字显示,全镇现有制帽、假发等生产企业680余家,从业人员3.8万人,已成为承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李哥庄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镇办的传统产业经济圈。

  汉德维尔服饰有限公司原本在外地设厂,后来因为李哥庄镇在制帽产业上的便利条件,将工厂迁到了这里。“这里辅料都很齐全,懂制帽有手艺的工人也多,公司迁到这里确实能省不少事儿。”9月14日,公司财务总监冯沛向记者感慨道。

  “制帽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它是一种颇具‘小镇特色’的生产模式。制帽是计件生产,不需要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时间相对比较灵活,而且制帽工序的多样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男人做包装,妇女做缝纫机,年龄大一点的可以剪线头。”青岛鑫耀青制帽负责人黄淑清介绍,李哥庄镇制帽企业大都采取相类似的生产模式。“随便敲开李哥庄镇一户普通人家的门,他们可能就在从事绣花、织帽檐、串手镯等配套产业。”据统计,全镇近82%的劳动力已转化到二三产业,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5万元。

  随着国家“互联网+”和青岛市“三创”战略的实施,李哥庄镇传统产业迎来新的机遇,其中,假发产业因为自身货值高、重量轻的优势勇立电商发展的潮头,“互联网+”给李哥庄的传统产业借势腾飞插上了翅膀。目前,全镇90%的假发企业、80%的制帽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卡瑞娜发制品有限公司就是抓住机遇成长起来的一支假发电商团队。“我们的假发通过互联网销往世界各地。”总经理助理张彬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通过研究以往的销售大数据,将一个反复钩织刘海的新假发卖成了欧美市场上的“爆款”。

  在青岛冠发发制品公司展厅,负责人张坤军一边展示一边说道:“客人只需通过公司网站发来个人照片,我们就能设计出适合客人脸型、肤色的产品,发质、曲度都可以按照客户要求来定制。”从原来的发制品低端加工,到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端假发制造品牌,冠发在新一轮互联网升级战中实现了华丽转身。仅去年,销售便超过1.2亿元。

  前景“特”:建空港小镇标杆

  近年来,李哥庄规划建设5个集聚型社区和5个服务融合型社区,建成青岛风景、欧亚新天地等40多个、400多万平方米建筑密度适宜、建筑色彩与周边融合的开放型住宅小区,已有3.2万人转移至社区。

  与此同时,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离得最近的李哥庄镇已最先感受到了这股热浪。从去年起,围绕“空港+”,李哥庄注重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已引进航空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临空生态旅游、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项目,打造临空产业商务集聚区。

  空港小镇未来面貌是什么样的?记者看到了一张平面规划图,图中的空港小镇呈“S”状,一条轴从南到北将健康旅游度假区、现代新兴制造产业区、临空综合服务区、空港特色商贸区和北部产业预留区贯穿起来。

  新机场建起来了,传统产业也积极应对,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为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李哥庄规划投资30亿元,整合镇内传统产业资源,建设尚艺产业城,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展览展示、仓储运输、物流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平台,对三大产业主体企业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总部经济,推动价值链前端的研发、中端的生产、后端的服务三段同步提升。同时拟投资10亿元,建设沽河空港生态湿地公园,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带动大沽河沿线生态旅游,以良好的生态优势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李哥庄还承担了机场安置区和蓝天小镇的建设。目前,安置区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安置10个村庄的407户拆迁户,其中四栋单体已率先完成主体封顶。

  新项目催生新业态,旅游度假、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一批现代高端服务业态即将在李哥庄涌现、生根。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临空生态智慧小城市正在迅速崛起。(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 岱 通讯员 李颖慧 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