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前,暴躁、任性,成绩在班里算是中下游;换心后,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不仅人变得乖巧、懂事了,再次入学后还变成了“学霸”,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最终考上了重点高中……听上去有点像给换心手术医院做的广告是不是?
可这是真实新闻。主人公是小翔(化名,17岁),他14岁时因肥厚性心肌病恶化,不得不做了心脏移植,结果整个人变了样。
在不少影视剧里,都有换心后观念变成“原主”的情节。但这毕竟是虚构。器官移植后,真能引发受者(接受器官移植者)性格大变及智商变化吗?
器官移植技术、药物都可能让人变样
以心脏移植而言,尽管中国有“心之官则思”的古语,但显而易见,进行思考的器官是大脑,且与人的性格相关和性格形成、定型和改变的也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的功能,该系统控制了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人的性格和人格。
如果说器官移植会造成受者性格和智商的变化,合符逻辑的是,只有在大脑移植后才有可能。但遗憾的是,迄今,大脑移植都是一个禁区。因此,移植心脏或其他器官后,性格和智商的变化就比较难以解释。
现在对器官移植后性格改变,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一是与器官移植技术有关,二是与器官移植使用的药物有关,三是与人们迄今还未认知的一些器官的特殊功能有关。
对于技术而言,过去器官移植技术并不成熟,尤其是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受者的心脏会出现停搏,必须对其进行心脏复苏,如此心脏内部会进入气泡,从而影响身体,产生器质性改变。身体的器质性病变可能会让受者在认知方面出现障碍,性格也相应有轻微变化。就连手术时的插管也会对声带造成影响,导致声音改变。但现在心脏和器官移植技术提高了,受者反而很少出现这些变化。
在用药方面,器官移植受者需要用全麻药物,而且移植后必须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控制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这些药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神经系统,也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带来性格,甚至智力和认知的变化。
心脏也有思考功能?尚无大量科学研究证实
如果说,这两种解释还有说得通的理由,但另一种解释就可能不太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现有的研究也许并不支持这种解释。那就是,一些器官,如心脏,也有人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功能。例如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以及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出一些化学分子,如肽类激素,后者蕴藏了供者的一些生理信息,导致受者性格和智商的改变。
但这样的解释,尚无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证实,处于存疑阶段,但未来未必就没有证据。例如,过去认为只有大脑才是中枢神经系统,但后来发现胃肠神经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接收信息和发出指令的次级中枢神经系统,称为“肠之脑”,移植了肠胃就有可能受到供者“肠之脑”的影响。
不过,目前比较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人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既具有独特的功能,又有复杂的参与和配合全身生理功能的综合能力,并且,每个个体的器官也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这些因素对器官移植的受者可能施加影响。
例如,移植了运动员的心脏的受者,可能会受到运动员供者心脏的影响,运动员的心脏往往是“大心脏”,在静止时心率慢,在运动时心率快,以适应运动时心跳和供血的特点。这样的心脏当然会影响受者的行为,从而造成受者在行为方式、性格和智商等方面的某些变化。
但所有这一切,都应当依赖未来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解释,而不应当对器官移植后的某些变化涂上神秘的色彩。
那些学渣们,就不要把成为学霸的希望寄托于换心脏上了。毕竟某名人说过:“换心脏提智商”的侥幸还是不要有的,万一智商变得更低呢?(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