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汲泉位于龙洞佛峪般若寺的东崖壁上,泉眼隐在绿树青藤之中,水自石穴岩缝中流出,汩汩有声、崖壁泻下、形成瀑布、汇入池中,久旱也不涸,“飞瀑日夜逝,挂如十匹布”,便是描写林汲泉的诗作佳句。林汲泉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列第45位,不仅泉水甘洌,而且周边景色秀丽,以致让清代著名学者、翰林编修周永年,因爱其泉在泉边结庐数间,取名“林汲泉房”,并自号“林汲山人”,晚年时他还绘制有“林汲山房图”,如今说来实在可惜了时下的林汲泉。

  据报道,林汲泉由于地处矿村和龙洞村的交界处,由于界址不清便就“你争我夺”,从而使得林汲泉成为无人管理的空白区。山区划界,由于地势起伏、蜿蜒,故而多有复杂之难,但是,再复杂再困难也不能殃及林汲泉才是,也不应亏待秀丽的景色才是。两村虽分属两个行政区,但两个行政区可都属于济南市。只要相关部门能够主动作为,且善于作为,解决“两不管”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试问,为什么林汲泉原来不这样?为什么周边区域原来有人管?厘清责任并不难,难就难在争权夺利的推卸责任。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界址不清,市直主管部门就应该依据历史记载和客观现实,尽快裁决才是。如果实在难以作出裁决,也可以采取代管的办法,而不能放任自流才是。林汲泉是济南市民的林汲泉,不是哪个村、哪个区的私有财产。《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第三条规定:“市名泉保护委员会负责名泉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园林管理局是本市名泉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名泉保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既如此,市名泉保护办公室应当依据《条例》主动作为,实施统一管理和监督的举措。再者,既然因为“两不管”殃及了林汲泉,那么,两村、两区就应当以大局为重,相互礼让,要知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然,如果能修复般若寺,开放龙洞佛峪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