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服务资讯>正文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

A-A+2013年10月24日07:25新华日报评论

  沙 龙

  近来,沉寂多年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潮起。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个伪命题,它其实反映了人们对于当下大学教育的怀疑。

  记者:有人说读大学要花钱,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读书无用。您怎么看?

  陈平原: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每年高考竞争非常激烈,可见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读书无用”。很多人其实是抱怨一些大学没办好,办学理念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计、教授水平、管理制度等有明显缺陷,上这样的大学浪费时间,拿到文凭也是浪得虚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其实看就业前景,算投入与产出比,职业教育可能更有优势。

  记者:在很多人眼里,“有用”就是“实用”,您怎样理解教育的“有用”?

  陈平原:1910年,王国维写《国学丛刊序》,有这样一句话:“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这里谈的是学问,也可以理解为教育的精神与境界。对一般人来说,“有用”与“无用”指的是教育的具体用途,甚至落实在毕业生的就业上。

  “用”有大用,有小用;有长用,也有短用。如果整个教育都强调“有用”、希望马上见到效果,那是做职业培训,不是办大学。大学里读的书,有些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用武之地,但这是人生的基本修养。大学提供的基本是学识与修养,不是具体技能,不应该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有用”。

  记者:很多学生上课是为应付考试,教师写论文是为评职称,大学教学是否会越来越实用化?

  陈平原:很多大学没有超越职业训练的志向、旨趣和想象力。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西南联大并没有过分讲求实用性。那时的口号是“战时如平时”,坚持原有的课程设计和学术水准。很多西南联大的学生后来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主力。

  我们再来做横向比较,看看美国的大学。曾经长期担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的罗索夫斯基,在《美国校园文化》一书中提到:美国大约有3000所大学,一端是1000多所两年制学院,数量约略等于我们的专科;另一端是名列前茅的研究型大学,50所左右;剩下的就是文理学院或其他专业性院校。这些文理学院不要求教师发表那么多论文,主要任务是教学,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学生取得的业绩以及对母校的回报,不比哈佛、耶鲁的学生差。

  这类学校不是没能力培养研究生,更看重本科教学是一种自觉选择。而我们的大学,如果只做本科教育,会被人看不起,因此,都要争取升级,申请硕士点、博士点,有的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的很多问题就出在不管做什么事,好像都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记者:如果所有大学都奔一个目标,会导致“千校一面”。

  陈平原:大学应该守住自己的根基,不人云亦云。农业大学开办文学院、林业大学设立金融学院、工业大学设立新闻学院,都是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可是很多大学不具备师资力量,社会也不认可其毕业生,为了“上档次”,追求“大而全”,忽略了自己的特色,其实是得不偿失。很多大学没有个性,没有明晰的发展目标,“千校一面”的教育布局,让人担忧。

  记者:什么是大学教育的根?

  陈平原:大学教育的关键是“人”。但是“育人”的效果不太好量化,评价比较麻烦,今天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大学的功能,其实就是在很好的精神氛围中,不同世代的人进行诚挚的对话,传递专业知识,共同寻求真理。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向善的意志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王 一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