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山东师范大学完成的“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

  勇开先河:山东省属高校首摘国家自然科学奖

  据了解,此次获奖的“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项目,是山东师范大学以唐波、董育斌、李平、王鹏、李娜等为核心人员的科研团队,经过二十余年的刻苦攻关,构建成细胞活性分子实时原位、动态、多组分同时、高灵敏度荧光成像的新方法,获得活性分子参与细胞稳态调控的重要信息。这是是1989年后,山东省省属高校首次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作为师范类院校,能摘得如此高规格的国家科技奖项,实属难能可贵。

  在与新浪山东的对话中,项目团队的李平和李娜两位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据悉,细胞活性分子平衡浓度的偏离,与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常见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有关细胞活性分子的研究,深受国内外化学、生物学及医学领域广泛关注,对化学、材料、生命及医学学科的交叉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相关研究成果曾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杂志,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项目阶段性成果两次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2015)。

  作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家的此次获奖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上最高荣誉的科研获奖,标志着山东师范大学科研实力达到国家领先水平,对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严格评审和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最终确定285个项目(人选)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2人,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技术发明奖67项,科技进步奖173项,国际科技合作奖5人。

  不负荣光:科研团队坚守初心 传承黄大年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以“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核心成员中,多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师大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的骨干成员,在教育教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也有颇多亮点。

  2018年1月,教育部公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领衔的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荣登榜单。

  在初获该项殊荣之时,唐波教授就曾表示,“黄大年在进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国家需求,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吻合,同时科教融合的非常到位。正因如此,在他的团队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够成为一个知识传输、创新的共同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跨界能力更强。黄大年的个人品格也值得我们学习,他能够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不计个人得失,对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有着无私的追求,这值得我们高校的老师学习。”

  据悉,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团队以97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唐波教授为带头人,承担了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及相关学院每年共950人次的分析化学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在唐波教授的带动下,团队成员忘我的投身教学,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知识系统性、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大批师生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和专业竞赛中获奖。该团队立足世界科研的前沿领域,创新思维、勇于争先,在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应用、活体及细胞内重要活性分子传感和肿瘤早期诊治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关工作的研究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

  “团队带头人的作用是最关键的。”这句话一直被李平、李娜两位教授挂在嘴边。“唐教授几乎是全年无休,看到唐教授那么拼,我们也绝不能有任何懈怠,同样,我们的态度也会再影响到其他团队成员。”李娜如是说。李平教授在谈及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团队构建时提到,唐波教授作为团队的领军人,始终将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作为团队发展的根本,经过常年实践和探索,逐渐打造成一支以老中青结合、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团队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以上率下、以下促上,坚持协同攻坚、形成合力,搭建起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风格。团队教学科研工作者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为团队和谐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续写华章:学科评估领跑省属高校 专业建设见真章

  在最近一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山东师范大学在山东省属高校中表现抢眼,共有17个学科上榜,13个学科获评B级,4个学科获评C级,位列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在全国位列前80位。其中,化学学科获评B级。

  于2016年4月启动、2017年年末公布结果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的,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评估指标体系保持“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基本不变,共设置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框架。

  据了解,山东师范大学的化学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 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山东师范大学现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工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

  事实上,不仅是化学学科,山东师范大学的各学科在各自领域均呈现出规模化的蓬勃发展态势。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确立了提高质量、服务需求的发展主线,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方向,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明显,五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多个学科进入中央、地方财政支持建设行列;制定并实施学科振兴计划;高水平团队建设带动标志性成果产出;开展学科专业调整工作,启动学部制改革。这些都是山东师范大学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进程中的扎实脚步。

  (文/张晓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