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积极开展“校地协同”行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脚到贫困、落后、偏远和民族地区,形成援疆实习支教、内地实习支教、美育浸润行动为代表的“校地协同”实习支教大课堂。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援疆支教大课堂。以“校地协同”推动文化扶贫、语言扶贫,先后组织五批1000多人持续援疆,在实习支教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和教育情怀,提高了援疆师生的道德情操、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援疆实习支教大课堂教育学生争做大美新疆的建设者。教育支教学生以受援学校为家,把当地学生视为一家人,在授课之余积极投身于所在学校的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或者主动担当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或者担任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档案和文献资料整理,有效提升了支教学校管理与服务能力。组建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体美技能,制作板报、墙绘和宣传画,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主动捐款捐助经济困难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感情传播者、民族团结促进者的神圣使命。
援疆实习支教大课堂传播“山东故事”“援疆故事”。援疆实习支教大课堂对新疆学生讲述“山东故事”,回到山东讲述“援疆故事”。为了教育更多的学生,精选援疆支教学生日记,组织编写了《最美的青春,在喀什》,按班级发给学生们传阅与学习。制作反映支教学生在新疆备课、教学及生活的微电影,组织学生们集体观看。安排援疆支教学生走进课堂、报告厅,讲述题为“我在喀什援疆支教”的故事。
援疆实习支教大课堂扩展教研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援疆实习支教大课堂不仅在教学上创新了实习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带动了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的全面提升,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内地实习支教大课堂。从2016年起,学校累计派遣支教师生2000余人在枣庄市山亭区、临沂市兰陵县、费县、郯城县等欠发达地区实施了九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不足现状,提高了当地教学质量,受到广泛赞誉。
以“校地协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敬业精神。
以“校地协同”培育新时代教师。在实习支教中坚定献身教育的崇高信念,完成由学生到实习教师的转变,传道授业解惑,迅速提升师范生为师素养,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支教中成才。
以“校地协同”服务地方、支持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实习支教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站位,形成可贵的实习支教精神,扎根一线教学,爱岗敬业、踏实创新、甘于奉献。
三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以“校地协同”推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立美育教学研究中心、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等思政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入选山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课程体系、美育教学管理、美育教学研究、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校美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将美育场地设备和专职艺术教师配备等情况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艺术素质培育、美育课程学习和艺术实践。增设美育实践课程,搭建多形式的艺术实践教育的美育实践课程并结合丰富的“第二课堂”美育实践活动,以多层次,多形式的评定方式考核学生参加美育理论专题讲座和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书法等美育实践活动的情况。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工作评价机制,由教务处、音乐与舞蹈学院等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进行论证研讨,及时纠正,有效保证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构建了美育课程监管制度。公开学校美育课程表,建立了学生、家长、社会媒体联动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