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民间故事】永安古镇的起源
公元644年,唐朝决定远征高丽,刑部尚书张亮任水军统帅。大批水军由京杭大运河、经山东境内大清河、向莱州湾集结。大清河成为当时水军集结的重要水运河道,沿河因军事需要建起几十个兵驿站,用于征调沿河当地物资和兵员征募及休整需要,每个驿站由士兵30人驻守。现魏集村驻址,当时因为大清河一龙湾阳坡处,最适建驿站。当时驻守此驿站的士兵为大唐第一忠臣魏征家族的后人,三十多名士兵全部姓魏,号称“魏家班”。这个“魏家班”至所以留守驿站没有奔赴高句丽战场,也是张亮统帅故意所为。

公元643年,魏征病故,此时魏家族人不少人效忠朝庭在军队中服役。水军中就有这么一个“魏家班”,是魏征老家的族亲。张亮统帅钦佩魏征为人耿直,为了使魏氏子孙延续兴旺,故意让“魏家班”留守在这个沿河驿站。“魏家班”驻守的这个驿站就是现在的魏集村。“魏家班”知恩图报,工作十努力出色,自644年3月建驿站至11月水军在莱州湾集结完毕出征9个多月的时间里,“魏家班”驿站没有发生一起物资丢失和水军士兵逃跑事件,各种接待也做得令过往的水军十分满意,被大唐水军称为永安驿站。

644年11月,4.2万水军集结完毕,张亮帅大军远征高句丽,大清河各地驿站仍旧保留,“魏家班”人驻守驿站待命。至战事结束,“魏家班”人部分人在当地结婚生子以驿站为家,建起了村镇,开始村名曾叫魏家驿,永安驿及水寨村。到宋时,魏家驿成为大清河 下游的上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成为村镇,叫永安镇。
明朝大移民时,又有部分魏姓人家在此安家落户,后来经商发迹,超过了当地的魏姓人家,并修建了魏氏庄园。

1855年,黄河改道夺山东境内大清河下游河道入海,大清河下游成浊浪涛天的黄河,并在永安镇境内屡屡决堤,永安镇不再安宁。

1893年,大清河(黄河)在河套崔决口,河道南移十里,永安镇不再具备码头功能。
1911年,国民革命胜利后,追求世界大同,永安镇更名为大同镇。解放后,因大同镇立集4、9,且魏姓人居多,称为魏家集。
1971年,成立魏集公社,后叫魏集乡。
1995年,魏集乡撤乡建镇,叫魏集镇。

来源:孙子故里畅游惠民
猜你喜欢
- 坐公交去北海经济开发区请注意 发车时刻表有变化
- 评论() | 分享05月04号 11:30
- 博兴博物馆“龙华寺佛教造像艺术展” 124件文物预展
- 评论() | 分享05月04号 11:30
- 滨州17人上榜山东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考生名单
- 评论() | 分享05月03号 14:54
- 滨州市公开征求各小区停车位配建标准修订意见
- 评论() | 分享05月03号 14:54
- 滨州至无棣旅游有直通车 想去看景抬腿上车的事
- 评论() | 分享05月02号 15:27
- “变废为宝”倡绿色 沾化首个环保教育基地正式开放
- 评论() | 分享05月02号 15:22
- 滨州市旅发委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进景区活动
- 评论() | 分享04月28号 15:47
- 滨州第三届“向尚运动·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开幕
- 评论() | 分享04月28号 15:47
- 滨州市首例台湾居民定居证 助力古稀老人圆梦梨乡
- 评论() | 分享04月28号 15:45
- 大型歌舞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在滨州精彩上演
- 评论() | 分享04月27号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