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综合资讯>正文

从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看当代“士”之担当

A-A+2014年11月6日19:19齐鲁网评论

  作者:齐鲁网评论员

  初秋时节,阵阵读书声回响在山东泗水之滨,让圣人之乡的古韵儒风更加浓郁,而书声背后展开的是则是乡风和谐、乡情和美、乡邻和睦,乡亲和助的乡村画卷。这幅温情乡土中国的缩卷是“山东乡村儒学”实验的一个结果。

  在乡村撒播文化的种子,在文化的来处重寻让文化继续出发的力量,是“山东乡村儒学”的初衷。而把乡村作为大试验田,既是当代知识分子在21世纪中国乡土创造的全新文化实践,又是人文知识分子服务社会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当代知识分子文化自觉、责任自觉的高度写实。“山东乡村儒学”提供了一个样本效应,为给当代知识分子如何更好的实现、锻炼、提升自我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为坐标。

  回首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士人这种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高度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就在中华文化的血液里流淌并延续,以“传承文化”、“教化民众”为己任,是士人们骨子里先天禀赋的“文化自觉”;对文化使命的担当,更是中国儒者、士人的别有特质。孔子把弘道救世作为毕生的追求,坚持“志于道”开始了中国士人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的传统;孟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道,把“担当”注入士之生命,内化了其精神;范仲淹开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子情怀千古绝唱……士人们一脉相传的文化担当精神、高度的文化自觉,如泰山的敢当石,支撑起中华文化;如薪火之种,烛照华夏文明。

  而另一方面,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韧与源头,是每个人的精神故乡。对文化进行寻本溯源,以文化来反哺乡村,让文化与文明找到再出发的动力,是推进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文化繁盛的题中应有之义。这需要当代知识分子负起该有担当,并以此为精神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是群众的生活向导,是生活智慧与存在艺术。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化归于群众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教化形式,如编制乡土儒学教材,寓儒学于乡土故事……文化滋润到群众的心坎上,培养农民的文化自觉,并激发群众将文化的创造成为自觉自愿。只有当群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并培养出足够的文化自信时,中华文化的整体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应充分发挥儒学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引领、教化、规制等功能,比如儒家中革新制度和塑造“新民”等资源,培养农民群众自觉遵守、践行制度的能力;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度普及结合村规、民约、家训将孔孟圣贤等为人处事的道理,入脑入心地传播,使传统优秀文化所讲的行为规范在群众中深铭于心,深践于行,实现社会管理之下的现代乡村社会有效自治。

  要将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靠儒学等优秀文化的传播接近乡村精神内核,通过传统文化之光的引领,将“孝亲敬老、仁爱诚信、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的追求渗透和融入到农民的切身生活中去,激发高贵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激发起农民群众知求真、崇善爱美、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让传统美德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儒学进乡村而始的文化担当,让文化的馨香在当代知识分子与乡间同时发散,这样的文化担当也必然是双赢的过程。随着乡村文明之树的繁茂与文化之源泉的喷涌,当代知识分子在在对乡村传统美德的发现与创新中必将实现自我道德的升华,与文化人格的高度提升。如此,士因担当而端美,担当让士而深阔。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