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正文

中国网:莫让缺失的公共救助成为悲剧中的悲剧

A-A+2013年7月15日15:27中国网评论

  在突发事件频现的今天,公共救助显得尤为重要。当突发紧急事件时,民众总希望得到快速、及时的救助。然而面对紧急事件频频曝出的迟到的公共救助、缺失的公共救助、甚至趁火打劫的救援一次又一次地考问这一带有公益性质的公共救助行为。

  迟到的救助让人心寒

  前不久的高考日,河北省定州市暴雨,一名赶往考点的高考生,失足落入路边的排水沟,近5个小时后,亲属在距事发地800米处发现她的遗体。逝者家属说,事发两小时,官方救援迟迟没有动作,家人只得自行雇人进行缺少专业技能的自救。面对女生家人的跪求,定州官方称,水流湍急,河道淤泥严重,盲目下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前不久,浙江台州温岭一对情侣跳河,再也没有上来。死者家属赶到后,警方帮忙联系打捞队,可打捞队员一直拖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才赶到。到了现场后,打捞队员先谈价格,开始要价1.2万元,最后在当地村民和民警的调解下,价格降到3000元。

  11月末的河南郑州天气寒冷,一处立交桥下,一名农民工死了。有人说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是被冻死的。而在其他农民工看来,他,不该死。“他在桥下躺了20多天,120来过两次,救助站的人也来过,但看看都走了。”

  以上几则消息,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性。这些逝去的生命让人心寒,但更让人心寒的是本该为生命提供庇护的公共救助。

  灾难面前莫躲藏

  生命危在旦夕,公共救援却畏缩不前。近年来,因公共应急救援机制缺失,所引发的道德恶性事件,在各地频现。面对指责、总有辩解,真相如何俨然成了疑团。然而,细细比较双方的措辞,便不难看出“救助部门”的闪烁其词。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一些人宁愿选择在网上发起求助,赢得众人怜悯获得救助,也不愿去公共救助机构寻求帮助。在有感民众爱心的同时,冷静反思一下,不过是因为情绪化、感性化的民间救助代偿了公共救助的义务。

  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需要公共救助发挥出应有的效力。至少,在困苦、生命面前,公共救援不能躲在个体自救、民间救助的后头。公共救助机制的缺失,才有了唯利是图的打捞市场,才给推动道德底线沦陷创造了条件。生命无价,危难时刻对公民生命安全的保障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更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尤其在公众遭遇非正常突发事件时,政府必须及时提供必要的救助和真诚的抚慰,应由专门的机构和队伍来实施救助、救援,而非全部推给社会自给自足、民间救助,事后却有以各种理由搪塞。

  在突发事件频现的今天,一切公共救援,都应该事先形成一套成熟、模式化的行动范式,并据此展开日常的训练,从而实现经验累积与操作熟练化,才能避免突发事件面前慌了手脚,甚至不见踪影。尽快建立健全公共紧急救援体制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