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为纸,以刀为笔;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孔府印阁”首席篆刻师刘鹏手执料石与刻刀,眼神炯炯。随着刀刃翻飞,须臾之间,虬曲苍劲的“静心”二字便落于料石之上。
“印者,信也。”中国印章篆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重实用性的凭证,逐渐发展为具备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曲阜临前村,“孔府印阁”依托互联网,乘风起势,将方寸印章做出了大名堂。
日前,2024“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团走进济宁曲阜孔府印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总经理刘鹏聊一聊那里小印章里面的大学问。
“孔府印阁”所在的林前村,相距孔府、孔庙不远,紧邻孔林。传统文化工艺在这座村子里甚为兴盛,“在林前村,传承篆刻技艺的人家有两三百户之多。”刘鹏说。借由家族传承的方式,金石篆刻技艺在这座村庄里展现出了持久的生命力。
从一块顽石,到一枚古朴精巧的章印,这个过程对刘鹏来说早已熟稔于心。印底磨平之后,他便执细毛笔,将“静心”两个篆体字反写在章料上,一气呵成。
篆刻雕刀在篆刻师傅的手中灵活异常。他们左手紧紧握住章料,右手握笔似的执刻刀,无名指抵住料石借力。遇短促的笔画,他们以刀尖刺入石面,继而压刃,切出一笔,是为切刀法;长直的笔画,他们便顺着笔势,行云流水般一刀写就,是为冲刀法。冲、切二法结合,刀锋在手中婉转变换,不多时,章已刻好。最后拿起毛刷,轻轻扫去印面石尘,蘸好印泥,妥帖地盖在宣纸上。
自20世纪80年代始,林前村的篆刻手艺人们就会到孔林景区里摆摊为游客制章,这为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林前村的刻章产业越来越红火。但时过境迁,随着游客购买意识变化,加之旅游景区秩序逐渐规范,市场空间渐渐萎缩,手艺人们只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但仍无法获得满意的收入。
“我们这里吸收了附近村子里的手艺人来刻章,大约有五六十位。”刘鹏说,公司目前印章销量全国第一,线上订单达到500万单,发出的印章达到1000万枚,销售额达到1.5亿元。
最近,公司开发的铜印,特别是卡通系列的印章比较多,“我们主要是把传统文化与一些比较新的印章造型,比如卡通人物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来消费,同时向大家传递传统的篆刻文化。”刘鹏说,现在园区主要是运营和美工团队,主要还是以90后、00后年轻人为主,以后团队会越来越年轻,年轻的团队开发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年轻。
摄影:李焜染 校对:汤琪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