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梅谷:我发表的论文不算多,但总算有一篇文章是外国人老早就承认的,这个是中国人发明的,署的中国人的名字。我总归还是做了一件事情的,在历史上他们也能说说,而且在说的时候要把中国两个字放上去的。不都说中国梦嘛,人家问我你有什么中国梦,我说我最大的梦,就是我搞的这个问题,名字要叫中国了。【更多】

      【“管校长在山师大,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他是第一个提倡要搞科研的校长。”】
      管梅谷:我的印象山东师范大学还是不错的,老师们工作的还都是努力的。后来我在山师当校长,我想改变的就是一件事情。我当了这个山师大校长以后和前面的领导不一样的就是有一个最主要的差别。去年我到山东和新的校长和书记一起开一个会,还找了一些老教师来参加,跟我一起座谈。他们就说了一句话:“管校长在山师大,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他是第一个提倡要搞科研的校长。”而且我是很强调要搞,你们可能不太相信这条。搞科研很好的事情,实际上要强调搞科研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得罪很多人。我搞一个政策,这个政策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反对。强调搞科研的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升职升的时候科研要紧不要紧。我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我说想升副教授的人至少学过一篇文章。这个标准高不高?现在应该是很低很低的标准了。但这标准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很多人没学过。一篇没写不是就不能升了吗?当时一篇没写的人很多的。现在不稀奇了,谁都写过很多文章,可在当时是很难的。【更多】

      【我一辈子,与其说是在大学里学习,不如说是在自学】
      管梅谷:我这一辈子说是在大学里学习,不如说是在自学。我在大学两年我去找我老师,我说我感到这些课都太容易,你能不能让我读点别的?他就给我一本书,我记得一本纯英文的,我说我还不会读英文书。他说你中学里面读过英文吗?我说我读了,我读了很多年了。他说,那你怎么不会读。我说好,我就拿着出来了。那个暑假第一天,这一天开始我就自学,每天跑到我家的附近一个图书馆借本英文字典,就这么自己学。学了两年以后我感到我的学习肯定是最好的。【详情】
【如果学校里面的老师是喜欢创新的,他会影响到学生,而我们的学生将来又是老师,他又会影响下一代学生】
我为什么很强调科研?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因为我对师范学院也有一种想法,我觉的一个人,我和一个人聊天,大概谈个个把钟,我能判断这个人是喜欢创造的还是不喜欢创造的,我能判断出来这个人看来是很保守、喜欢做固定的某些事情,或者是这个人很想搞点什么东西。如果学校里面的老师是很喜欢创新的,那么他会影响我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将来又是老师,他又会进行研究,影响外面的学生,所以我感到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一直强调这个,虽然有很多阻力,但还是慢慢的起了作用,在变化。
      【多年后重返山东师范大学,倍感欣慰】
这么多年了,我虽然身在异乡,却一直想回山师大看看。2016年6月,我时隔多年再次回校访问,与学校领导和当年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座谈,看到学校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重要成就,我真是感到特别欣慰。我回去我很高兴,我看到现在真的改变了,我在那边的时候,虽然花费了很多心血,到底还没有改变多少,但现在改变很大很大。我也在座谈里提到,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并注重运用科学管理思维非常重要。【更多】
      【真要在学术上搞点东西出来,是要慢慢的,心要平静一点】
      管梅谷:我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有点急于求成的感觉,我总感觉不要太急于求成。我觉得要心平气和一点,当然难度很大,就是不要非常急于的想要做点什么。真要在学术上搞点东西出来,是要慢慢的,心要平静一点。一方面你要积极的出成果,这是好的一面,也要鼓励。但是你要出成果,心要沉得住气,慢慢的学,把基础打好。【更多】

 

1960年,年仅26岁的他在本科毕业后的第三年,在《奇偶点图上作业法》一文中提出了被称为“中国投递员问题”的最短投递路线问题,引发海内外关注;1984年,他出任山东师范大学校长,首次将科研工作提升为学校发展战略,引领学校成为创新发展的沃土;他,就是管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