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文人气质的马路:多伦路
下午一点,到多伦路晒太阳午后一点,多云,阳光温暖而不刺眼。拿一杯奶茶,我坐在花坛边晒太阳。闲闲地翻二页报纸,看身边80岁的奶奶逗弄6、7岁的孙儿。旁边紧邻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是当年孔祥熙的寓所。
多伦路
我们待的这条街,叫做多伦路。一条不足600米的街道。一条曾同时存在过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沙汀、艾芜、施蛰存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的街道。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
最幽静宜人的马路:新华路
新华路
法国梧桐硕大的叶片,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透明。浓密的树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夏日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有斑驳的树影。新华路的法国梧桐,是太张扬了。本在路两旁的的大树,却在空中交会在了一起,浓密的树叶,把整条路罩得严严实实,似乎变成了一个舞台。而新华路从来就是上海的舞台,在这个长满了法国梧桐的城市里,上演着上海的浪漫。 新华路是我印象中最上海的一条路。这条短短的路上,有万国别墅,有石库门,也有60年代建成的老公房。每一幢建筑,各有各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