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村落里最后一户人家,靠卖茶水维持生计
- 图为起伏不平的青石板路
- 图为村落巷道旁古树参天,枝桠上枝繁叶茂,绿意涌动
- 图为村落中的青瓦房随蜿蜒曲折的山势延伸
- 图为古村落中废弃已久的残破老屋
中新网重庆5月27日电 (陈远鸿 蒋青琳)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民间文化的载体古村落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的“胡同”,部分甚至退出历史舞台,村落的变迁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事实。
27日,中新网记者慕名往重庆北碚缙云山下嘉陵江畔寻访而来,循一排青石小径走进这个嘉陵江边的水码头:古村落金刚碑。
入目可见,条石铺就的道路被驼煤炭的牛和马踩得凹凸不平,依稀可见旧时繁华、喧嚣;散布在村落各处的古老黄葛树,无声细述岁月沧桑。
据资料载,金刚碑古村落形成最早可上溯至清朝康熙年间,晚清日渐热闹,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川东古镇”。本世纪初,曾有很多前清的遗老遗少落荒于此,并在那些古树浓荫的老宅内奄息终老。抗战陪都岁月,金刚碑在重庆文化人圈里小有名气,大批骚人墨客曾住于此,也是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沉思的地方。然而这个因可隐庇历史、苟且偷安的僻静村落,因世风日躁,数十年来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仿佛被世人所遗忘。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当地官员鉴于古镇旅游开发大潮正风生水起,有意让开发商来重新打造这没落的古村落。经过三年动员搬迁,如今,古村落的原住民已难觅其踪,仅余几名老人驻留于此看护老屋,平日里靠着卖茶吸引过往游人闲坐片刻,听老人絮叨关于金刚碑的那些事儿。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如今,作为古渝州最边缘的古码头村落,金刚碑历经300年历程,承载厚重的历史记忆,正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