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旅游 >>生活剪子巷>正文

探秘王舍人庄:东坡手书"读书堂"(2)

A-A+2013年5月29日09:59大众网-大众日报评论

  李珂勇说,在王舍人庄确实曾有一座王灵官墓,不知王舍人究竟是谁的村民,认为墓主人王常就是王舍人。他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他上小学时曾到王灵官坟前玩耍,那时候坟头已经没有了,只有一通石碑和一人多高的神龛树立在荒草野坡上,石碑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弹痕,字已经看不清了。后来,生产队平整土地,王灵官坟的遗迹彻底消失。

  以上种种推测至今不能决断,或许这种无奈就是孔子所说的“文献不足征”。由于时代的久远以及资料的缺乏,对于王舍人究竟是谁,生活在什么时代已经无从考证了,从北宋诗人孔平仲的《王舍人庄》一诗来看,北宋初年,王舍人庄就已经在历史上存在很久了,但是更为深入的内容就像这座日益远去的古城一样渐渐朦胧。走在王舍人庄古老的街道上,看着道路两旁因旧村改造倾圮的院墙,我们只能尽量想象它昔日的繁华。

  太宗回銮榻古寺

  王舍人庄大街北侧,有一处高楼耸立的现代化学校——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校园里有一座荒弃的回龙寺。

  我们来到回龙寺仅存的大殿前,只见被铁栅栏围绕的大殿坐北朝南,前出厦,皆为黑瓦,正脊十分明显,屋顶上遍生蓬蒿,六柱五间,柱子上的红漆已经剥蚀,露出木头的纹理。整个大殿在一米高的月台之上,檐柱下的格子雀替比较简朴,柱子顶部有龙首雕刻,处处显示出古朴的气息。大殿的前方是一片空地,空地前种着几棵粗壮的松柏,还有一棵沿着柱子攀爬的紫藤萝,健硕的藤干交织在一起,弹奏着生命的最强音。

  回龙寺后墙上嵌着一块碑记,记载着回龙寺悠远的历史:“据清雍正年间的重修碑记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得胜回銮,幸过此地,曾安行宫,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特建寺纪念,取名回龙寺。”碑记旁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危险建筑,请勿靠近”警示语,诉说着这座寺庙的古老与沧桑。

  李珂勇说,回龙寺在1949年时被当时的历城县县长岳伯棻改为历城简易师范学校。1962年,他在这里上学时,已是历城中学,回龙寺这个院子是校长院,回龙寺正殿则是当时的阅览室。

  王舍人庄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除回龙寺一度被改为学校外,宋代张揆、张掞二兄弟的读书堂早在清代就一直被用作学校。从清代康熙年间一直到解放后“读书堂”都是作为义塾供村里孩子读书用的。义塾一直办到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扩大教育,重新建起了王舍人完小。义塾为王舍人庄地区培养了大批知识人才,功不可没。

  据李珂勇介绍,读书堂是张揆、张掞二兄弟读书的地方。张揆、张掞,祖籍范阳,都是北宋时期的进士。张揆担任过北海县尉、大理司丞、图阁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齐州知州等官职。张掞担任过益都、掖县知县,后来官至户部侍郎。

  “张氏兄弟饱读诗书,品行高尚,成为乡邻争相效仿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凭吊。苏东坡就拜访过王舍人庄上的读书堂。”李珂勇说,熙宁十年二月(公元1077年),苏东坡被罢到密州,顺路看望在济南任职的弟弟苏辙和黄庭坚的舅舅、时任济南知府的李相晤。听说自己仰慕的张掞,故居就在附近的王舍人庄,遂去拜谒,并挥毫题写了“读书堂”三个大字,拓片保留至今。

  近年来,旧村改造,读书堂故居已经被夷为平地,好在北宋元丰庚申年(公元1080年)王临与清光绪五年(公元1869年)陈永修题写的两通石碑被保留了下来,记载着厚重的历史。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