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亓校长您好,首先恭喜您被评为山东省先进教育个人。莱芜特教学校作为一所优秀的特殊教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级餐饮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能否先为网友们介绍一下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大体情况?
亓祥正: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86年,原名“莱芜市聋哑学校”,1993年在原址扩建,现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学校隶属于莱芜市教育局,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特教学校,现有14个班150余名在校生,涵盖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学生的学前、义务教育、职业高中各阶段教育。
近年来,针对特殊学生障碍程度重度化和障碍类型多元化的趋势,学校努力探索康教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十几个功能室配备了先进的康复教学及训练设备,包括智障学生的感统室和听障幼儿的语言训练室等。并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为每一位特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新浪山东:我们的在校生都比较特殊,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有哪些细节是与一般学校不一样的?为此,我们又出台了哪些举措呢?
亓祥正:我们的学生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智障学生,有的腿脚不灵便;有的行为不自控;有的随地大小便,各种情况都有。管理起来,难度很大,我们采取了充满温情、严密、实效的管理举措,在实践中形成了《24小时全程无缝隙管理制度》。
就夜班值班来说吧:晚自习下课后,夜间值班教师协助值班班主任将学生组织到走廊,女生靠南墙,男生靠北墙,形成两列纵队按班级从低到高顺序由西到东站好。学生站好队后,值班班主任清点学生人数,告知值班教师。值班教师逐一清点确认无误后,在学生管理记录上签名,写上各班级人数,班主任确认无误后离开。值日女教师带女生先走(培智在前,聋生在后),待女生走下三楼楼梯后,男教师再带男生走(培智在前,聋生在后)。对行动不便的学生,要让其在老师的监护下先走,并派一名或两名学生予以帮助。值日教师带学生到相应楼层后,老师在走廊西门口守候,将学生逐个引进走廊,一一点数,如人数和交接记录相同,立即进入走廊,从里面关上门,锁好门。值班教师分别在11点和凌晨3点进行查宿舍,对特殊体质的学生重点查看,对习惯尿床的学生要唤醒小便,并做好详细记录,这就是夜间值班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学生从起床到就寝,一天24小时无缝隙管理,使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时时得到老师的呵护与指导。
新浪山东:学校的特殊性注定学校老师会付出更多努力,我们学校在师资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亓祥正:特殊学生虽然有障碍和缺陷,可特殊教育工作不能有障碍和缺陷,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更不能有障碍和缺陷。人们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说,没有爱,更谈不上特殊教育。为此,我把“博爱和人道”作为师德建设的精髓,一方面:要老师们视特殊教育为己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另一方面:要视特殊学生为己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我是这么要求的,更是这么率先践行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讲奉献,比爱心,成了学校的主旋律。校园里、走廊间、食堂里、宿舍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手牵小手、弯腰帮系鞋带、顺手掏纸帮擦口水,口对口纠正发音、手把手教学写字……这一幕一幕在老师们身上,日复一日地上演,没有嫌弃,没有厌倦。老师们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诠释着“博爱为源,人道为本”的特殊教育精神,出色的师德师风,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新浪山东:学校提出了“一切为了特殊学生的生存奠基”这一口号,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是怎么做的呢?
亓祥正: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位智障学生家长的话。他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这样,可是俺命不好,摊上了没办法,俺不奢望孩子成绩有多好,只希望将来自己能照顾自己。”
泣不成声的话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不是特殊教育需要特殊学生,而是特殊学生需要特殊教育。”实施怎样的特殊举措,才能让每一位特殊学生更有尊严地生存与生活?成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智障学生学会生存: 在整个培智教学中,全面落实了“1-3-5”合适教育。即明确“一个定位”(即智障学生没有差生优生的差别,只有教学目标的不同),落实了“三大理念”(即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采取了“五项举措”(即1、家校一体,共商个别化教育目标;2、个别化教育记录与家长见面;3、同需走班,专项补偿;4、目标达成度的教学评价 ;5、教学即研究)。在教学即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以省级课题为引领,24位培智任课教师,潜心研究,精心施教,认真撰写,共计撰写了近百万字的有效策略,并择其精华,出版了《特殊教育,让生命更有尊严》一书。
“1-3-5”合适教育的落实,让低年级的学生会自己洗脸、刷牙了;中年级的学生会写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名字了;高年级的学生会做粥、煮面条了。这些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却为智障学生的生存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听障学生学会生存: 学校加大了职业教育力度,增设刻瓷、编织、十字绣等多门课程,现在高年级的听障学生都能刻出精致的瓷盘、串出图案精美的珍珠饰品,编织出色彩绚丽的丝带绣、十字绣……有望这些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在莱芜当地开个工艺品店,以“一技之长适应社会生存”没问题。
新浪山东:学校一直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措施又有什么呢?
亓祥正:我们的特殊学生,听障的,耳朵听不见;智障的,大脑不好用。生理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像健全人那样生活和学习,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长此以往,这种弱势处境很容易引发心理缺陷,从而导致人格不健全。面对这个由生理缺陷殃及人格障碍的问题,我经常深入思考:“对特殊学生来说,躯体残疾是不幸,心灵残疾却是悲哀,前者并不可怕,后者却不可救药。”所以,我认为塑造特殊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特殊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为此,学校采取了“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根本措施。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拥有“五颗心”即爱心、责任心、同情心、耐心、平常心”,让“五心并举”的崇尚人格抚平特殊学生受伤的心灵,鼓励他们克服躯体障碍,努力做一个自尊、自立、自强的人。
立足根与本的有力措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身残志坚的好学生。我校毕业生尚旭宝同学被评为“全国明星残疾职工”称号,在校听障学生刘艳红、毕洁浩、张玲等同学分别被评为莱芜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美德少年。
新浪山东:聋哑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学校在保障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措施?
亓祥正:为让特殊学生“以一技之长适应社会生存”,我校特别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比如现在开展的刻瓷、串珠、丝带绣、十字绣、钻石绣等职业技术教育,简单易学,非常适合这些特殊学生,为这些特殊孩子今后自谋生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学校主动打破残疾学生局限于校园的封闭,积极与九羊福利铁厂等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接受到订单式的职业教育,成就了一条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有机结合的社会化办学思路,凸现了 “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办学特色,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提前到校“预定”毕业生,出现了聋哑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