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
“不能打官腔,又不能太随意”
在34个政务微博中,记者选取了活跃程度较高、网友评价较好的微博账户“@ 青岛公安”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据介绍,微博“@青岛公安”采取的是双人值班制,每日由两名微博编辑在岗值网,负责当日微博运营和处理微博服务事项。每日接受网友@ 、评论、私信等信息1500余条 ,接受包括群众求助、咨询、意见建议、投诉、表扬等在内的事件50余起。
作为青岛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 青岛公安”充分发挥自己传达信息,在线答复网友,沟通各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工作的功能,经常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比如10月5日16时26分,网友“王王王China”发布微博称有几名游客被困二浴木栈道附近的礁石上。后有网友就此事找到了“@ 青岛公安110”。在收到信息后,考虑到潮汐变化可能对其人身安全造成危险,“@ 青岛公安110”将此作为警情流转当地派出所进行处理,派出所及时出警几人最终安全上岸。
不过也有个别官微由于顾虑太多而三缄其口。一位排名靠后的官微相关负责人透露称,并不是微博管理员不想将微博运营得红火起来 ,而是有很多难言之隐。他举例称,他们所涉及领域积压的民生问题太多 ,市民意见很大,考虑到微博这一新型的传播媒介有自己的特性,很多不明真相的市民极易被煽动,从而引起难以控制的网络事件,“ 什么事情我们都想争先进,但这种事情真不敢。”
他的这一困惑或许是绝大多数政务微博都在面对的。菏泽市牡丹区法院是全国最早在新浪网开通官方微博并通过实名认证的法院,但是在其更新者、牡丹区法院研究室主任傅德慧看来 ,像他们这样的政务微博 ,处境有些尴尬。“ 不能打官腔,又不能太随意,毕竟你说话代表法院,代表集体。”最让人操心的是网络信访也由此而生,傅德慧说,这政务微博究竟应该说什么 、如何说,到现在他也还在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