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7月19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山东新闻联播》报道,青岛市积极加大大沽河治理,并以此为轴线,南北统筹、全域推进,激活大青岛发展一盘棋。
在大沽河畔土生土长的张杰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有空,他就会带着相机,到河边走一走,记录这里的点滴变化。张杰称,河面变宽了,水质变清了,水鸟也多了,最明显的就是咱脚下的河堤,特别宽敞,非常坚固。
大变化得益于大战略。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河流,流经青岛5个区市,流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市的45%和27%,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虽然几经整治,但大沽河防洪能力、两岸发展等仍较为薄弱。从2011年起,青岛市将大沽河治理列为"1号工程",全面实施防洪安全、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等"七大工程"。眼下,随着主汛期来临,防洪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线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将在大沽河上新建9座拦河闸坝,梯级拦蓄、涵养水源。
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华贵告诉记者,9座闸坝建成以后,将有现在的4400万立方米蓄水量提高到8700万立方米,将大大缓解目前青岛市供水的压力。
兴利除害,保护生态。大沽河治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生态理念贯穿始终,护岸工程就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生态材料。通常的河道护岸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大沽河治理首次采用了生态护岸,像我身边这种方式就是铺设的生态袋,这每一个袋子里面都装有草种子、缓释肥和保水剂。
即墨市水利局副局长鲁善海称,这种生态袋长出草来以后,不但美化环境,净化水质,并且有利于水体交换,把大沽河建成一条会呼吸的河道。
目前,大沽河治理已完成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投入近40亿元。根据规划,青岛市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生态经济新区,带动青岛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