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军通讯员张波
灌好农药轻按遥控,无人机缓缓升起,十几分钟后,几十亩小麦的农药喷洒工作就已完成。这是25日上午聊城高唐县孔张村田间的一景,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用的时间少了,成本也得到了控制。无人机的主人是孔张村的农民孔合俊,曾年薪20万、任酒店高管的她辞职回乡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多亩,而这架20万元的无人机,只是她带领村民种地致富的一小步。
100多人的活,飞机轻松搞定
25日上午,高唐县尹集镇孔张村的田地里,一架农用无人机紧张工作着,飞机上下起伏喷洒农药,连同被掀起的阵阵麦浪,成为地头一景。
飞机的主人是孔张村的农民孔合俊,这架学名为“农业植保机”的家伙花了她20万元,其中农业科技补贴占了30%。“一人配药,一人遥控,很快就完事了,喷药还很均匀,比人工要好。”孔合俊对无人机赞不绝口,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操作起来也已经相当熟练。
用飞机喷药施肥,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30亩,一天能覆盖七八百亩,不过孔合俊惦记的可不只是这些。2011年,只有初中学历的孔合俊成立了高唐县紫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她带领会员流转出4000多亩土地,其中在尹集镇就有2150亩。“这么多亩土地用人工费用太高,每次雇上百个人,一年就要花十多万。你看这飞机轻轻一飞,经济和时间成本都得到大大节约,省下来的农民劳动力还可以干别的事。”
农民一句话触动她种地的神经
别看孔合俊只有36岁,卖包子、做罐头、织地毯等工作她都干了个遍,1993年涉足酒店行业后,孔合俊从服务员一步步做到总经理。到了2011年,年薪20万元的她做出一个惊人决定,辞职回家种地。
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孔合俊遇到了邻居孔大娘愁眉苦脸地走来,上前询问得知,只是买农药就花了60块钱。在孔合俊看来,60元一点不多,不过孔大娘的一句话触碰了她的神经,“这60块钱我得攒一阵才能有,我这把岁数,种地艰难,打工更是没人要了。”
村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种地致富,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还能保证农民收入,成了孔合俊的心头大事。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她决定种植中药材,这既能发展现代农业,又能给父老乡亲提供就业机会。
于是,高唐县紫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孔合俊成了手里有几千亩地的“大地主”,周围的农民也被解放出来。
小麦还是绿的,就已经有买家了土地被孔合俊承包后,很多农户都来她的合作社打工,赚的还是土地流转和打工的两份钱。
为了保证农民收入,合作社规定,凡是流转给合作社的土地,每亩地的流转费用每年按1000斤小麦来计算,而且小麦价格还要比市场价高出5分钱。
2013年,孔合俊拿出50亩做实验,两个农民专职负责种植胎菊,然后再和合作社分成。当胎菊出售后,当年六月到九月四个月时间,两个农民每人都挣了五万元,还不包括土地流转费用,更重要的是,两个农民也成了种植胎菊的“专家”。
随着种植种类不断调整,现在孔合俊每年药材收获之后,都会种上小麦。“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种粮食可以大大降低种药材的风险,无论何时都能‘保命’。”
孔合俊如此评价自己的种田策略。眼下,田地里长势喜人的小麦已经全部有买家了,订单在手的孔合俊最主要的事就是把麦苗变成粮食,而她的新帮手就是那架无人机。
除了在种植技术上求新,合作社已经与多家大型集团公司建立了合作。孔合俊希望把现代化管理、营销经验“嫁接”到合作社,“让产量和收入都‘坐上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