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家住济南燕山小区的黄先生最近有点烦,“学生开学了,不能开车上下班了,路上太堵了!”。经过近两年来的交通治堵工作,济南市交通环境有所改善,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固有理念的束缚,很多治堵成果正在被逐渐抵消。发展慢行交通被认为是治理交通拥堵的一条途径。然而一些尴尬的状况让这条路走起来并不顺畅。天气转暖,小王准备骑自行车上班,可是想到乱哄哄的车流,他的头就有点大。王老太则愁着接送孙女上学的“任务”,窄窄的人行道挤满了人,很多时候只能在快车道上走,想起来就紧张。如何让出行不再愁和烦,成为政府决策层和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行走在这座城市道路上的所有人共同总结反思。
慢行,济南已先行
2010年,济南、杭州等5个城市通过住建部审查,成为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第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城市。相关部门表示,将通过设置彩色自行车道等方式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随后济南在多条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道路的基础上,对慢行交通试点进行了全面提升。在示范道路上体现慢行,就是利用细节设计,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优先权。文化路和玉兴路是住建部确定的全国慢行系统示范工程,第一次引入步行和自行车优先理念,也首次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使用了彩色沥青。
据了解,通过推广慢行交通,基本上达到了提倡市民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环境、保证非机动车(自行车和步行者)路权的目的。可以说济南市的慢行交通发展建设和管理有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开端。
2012年初,济南市全面启动交通治堵工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的整治力度,大力保障慢行交通路权,给慢行交通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体现了“道路是用来行车的,而不是用来停车”的交通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保障慢行交通路权,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好处。很多市民表示,出行方便了,安全感也增强了。
慢行,哪里还不行
据了解,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受到历史条件制约,在交通资源配置上不尽合理,使慢行交通在建设和发展之初就出现了先天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同时,人们受到传统交通观念的束缚,仗车思维根深蒂固,加之汽车文化和交通文明素质缺失,随意占道停放车辆的行为在逐步蔓延,使济南市的慢行交通面临尴尬境地。
先天不足 原罪难除
2013年9月,一条“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上学高峰期,数千名学生走在历下区运署街上,由于仅20厘米宽的人行道过窄,很多学生都直接走在快车道上。这条新闻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号称“史上最窄人行道”。据了解,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拆迁不到位、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的。
南起解放东路,北至工业南路全长737米的茂岭山路,由于设计存在缺陷、施工时拆迁不彻底等原因,人行道最窄处只有20厘米宽,而且人行道上电线杆、行道树林,来往的行人只能选择绕行行车道,周围居民都称呼这条人行道为“独木桥”。
根据记者调查,情况相同或类似的道路远不止这两条,千佛山南路、长途汽车站西邻道路等路段的人行道,都让人大呼“人行道没有最窄,只有更窄”。这类人行道主要表现为: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忽宽忽窄,消防设施、电力设备占用等。
2011年中旬,文化西路上的彩色非机动车道铺设完成,随后,趵突泉南路、明湖路等也相继施划了彩色非机动车道。然而用来强调非机动车路权的彩色车道,被很多机动车无视,侵占车道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彩色车道本身也出现断续衔接的情况,非机动车道不贯通的问题在多条道路上存在。
职责缺失 发育不良
停车。停车资源紧缺,车辆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停车。由于停车泊位缺口很大、开放式居民小区缺乏配套停车设施等原因,机动车不得不在道路两侧停放,严重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侵占了慢行交通路权。
占道。摊位占道也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员涌入市区,很多人选择了摆摊谋生。虽然管理力度一直很大,但由于很多社区周围没有市场、商超,占道摊贩往往退而不走,与管理人员“打游击”,加剧了拥堵。
混行。前些年,济南市提倡交通“慢行一体化”,但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质疑。自行车、助力车和行人混在一起,不仅看起来有些乱,也存在安全隐患。济南一骑行队队员卢先生说:“目前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有很多区域存在混行的情况,其实非常危险。尤其是慢行一体的道路上,还有一些电动车在通行,速度很快,我们在骑行过程中,经常能遇到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车发生摩擦的情况,有时甚至有机动车闯进来。”有市民建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和非机动车也应各行其道,既能保障各自安全,又能提高通行效率。
管理。2012年以来,交警部门开展了清理马路两侧机动车违法占道行动,并和园林部门在多个路段非机动车道摆放了“石凳式”、“花盆式”等隔离墩,取消路内停车。但随着治堵战线拉长,部分路段乱停车和摊贩占道现象出现回潮,一些隔离设施遭到了人为毁坏,有的则因疏于管理受损,很多路段回到了整治前的状态。
济南停车位需求情况
配建停车泊位
需求77.38万个缺口44.91万个
公共停车泊位
需求14.51万个缺口11.52万个
道路停车泊位
需求4.84万个缺口1.92万个
慢行,理念应先行
2013年下半年,《济南市综合交通调查报告》出炉。据了解,市民对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环境“最不满意”。今年是《济南市城市交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最后一年。据记者了解,大力发展慢行交通,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是今年治堵的重点。专家介绍,在现有道路资源日渐饱和,很难继续挖掘的情况下,面对机动车辆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应该发起实施慢行交通的“三大战役”。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启动慢行交通路权保障行动,倡导慢行交通,绿色低碳出行,根植“慢行交通神圣不可侵犯”理念。从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理念上去开发资源,改变其出行理念和出行方式,为交通治堵打开另一扇大门。
其次要争取更多支持。政府要重视,社会要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慢行交通路权问题。现实中,机动车驾驶者与步行群体,有不平等的道路权。既然提出保障慢行交通路权,政府相关部门就要有所作为,只要是机动车可以通行的道路,也要让自行车或步行者有
路可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绿色出行,从而减缓城市的拥堵程度。
此外要实现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之策。根据相关调查,目前济南市民对城市公交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交车不准点,其次是线路少、速度慢、舒适性差。保障公交优先,不仅体现在公交车道的长度上,也应体现在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专用车道路权上。
市民来信
从和平路改造谈“慢行”治堵
和平路改造即将完成,根据笔者观察,完工后可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宽度仍无法满足交通需要、道路两侧占道停车严重、没有非机动车道等,这些不足很可能会影响到和平路的改造效果。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避免出现严重拥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好快车道管理工作。和平路快车道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但因为部分时段车流较大及周边小区车辆较多等原因,仍很难保证高峰时段的交通畅通。因此,可以从管理入手,引入先进的交通管理理念与模式,更好地利用交通资源。例如引入“潮汐式”可变车道,增加高峰方向单向车流量;连通周边小区的“微循环”,分解高峰车流压力;取消路边停车场或实行错时停车等,最大限度确保畅通。
二、加大慢行车道改造力度。人车混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是改造前和平路的常态,严重制约了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改造后取消了道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反而让非机动车可以“名正言顺”地与机动车抢道。现在非机动车多为电动车,车速快车身重,危险系数高,与行人混行容易发生事故。建议适当加宽慢行一体道路宽度,方便非机动车与行人。
三、鼓励绿色出行。和平路沿街分布有两大学区——— 山师附中学区和燕山中学学区。每到上下学时间,接送孩子的车辆就成为拥堵的主力军。建议通过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尽量减少接送孩子的车辆,缓解交通堵塞状况:一是有效利用已有校车;二是倡导高中、初中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乘自行车上学。
(山东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覃思)
记者调查
道路改造完了人行道却没了
部分道路改造遭遇窘境
“道路改造完了,我们走的人行道怎么没有了?”近日,本报报道了我市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窘境,引发众多读者关注。有市民表示,有的路段本来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但在后来的改造中渐渐“让位”于机动车道。
慢慢消失的人行道
看到前期报道后,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千佛山东路南段住了半辈子,之前这条路上走的主要是自行车和行人,后来,随着机动车增多,这条路上的步行者越来越弱势,非机动车道也不见了踪影。
2月20日,记者在该路段看到,从与山师东路交接处向南直至旅游路,南北方向各设置一个机动车道,但未设置非机动车道。马路两侧的人行道时断时续,北段最宽处有2米多,但多处被停放的机动车占据。向南延续,断断续续的人行道越来越窄,并不时出现水泥墩、牌坊柱等障碍物。至南端上坡处,人行道彻底消失,一辆辆机动车在记者身边鸣笛呼啸而过。
自行车被逼上机动车道
另据市民反映,建设路的非机动车道也存在“慢慢消失”的状况。20日,记者从二七新村南路沿建设路向北探访发现,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被沿途多处建筑隔断:热电厂南邻一处厂区、一幢居民楼、一家休闲娱乐场所、一家宾馆、一处区级机关单位、一片金融机构宿舍。一些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路人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来回变换,不少人干脆直接在机动车缝
隙中穿行。直至经十路附近,非机动车道才基本恢复正常。
怎能“越改越倒退”
赵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在建设路上走了6年,之前都是开车,但最近两年堵得厉害。近期他改骑自行车上下班,才发现很多时候不得不到机动车道上“玩命”。在他的记忆中,这段路原本不是这样,“改造来改造去,越来越无路可走”。
眼下,慢行交通已成大势所趋。“一直在呼吁和鼓励绿色出行,但非机动车道成了这个样,让人怎么走?”采访中有市民称,曾向相关部门反映过慢行交通问题,得到的答复无非“一直在努力,但没有好办法”之类。不少市民认为,慢行交通的顺畅与否,关系到包括机动车驾驶人在内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即使个别情况确受条件限制,但至少不能“越改造越倒退。”
如果您身边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存在缺失、太窄、被占用等问题,欢迎向党报热线82068110、QQ1003494087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