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博士从机关
回流到学院
2012年底,临沂大学这八位处长辞官从教见诸报端后,曾引起社会热议,有人甚至说他们是图钱。在临沂大学长期工作的汲广运清楚,这是对他们的误解。“待遇提高是一个方面,但绝不是主要原因。选择做教授最重要的是契合了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我喜欢学生、喜欢教学。”
其他几位教授也都向记者表示,算下来,工资待遇并没有提高很多,“可能每月也就是几百元钱”。一年来,他们感受最大的是学校学术氛围的变化,学校不仅给教授配备了工作室、提供科研经费,“软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授争着当处长”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始从机关处室向基层科研单位回流。
王梁是南京农业大学生态专业博士,2012年到临沂大学工作,一开始在教学辅助单位——学校实验管理中心工作,与专业方向完全没有关系。
“每次要出去搞调查或者科研,都得请假。”2013年暑假,临沂大学压缩行政编制,规定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要回归教学科研一线、回归本专业,王梁和其他13位博士回到了资源环境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如今,王梁和他的团队已经主持开展了多项农业规划课题,感觉“找回了自我”。
“部门原来有三个博士,现在都调走了,人手太紧张了。”因为学校导向政策的变化,原来在机关处室的博士纷纷回流教学科研一线,临沂大学一位机关处室负责人笑着向记者“抱怨”。
三年来,类似的改革做法在临沂大学没有停止过:学术委员会主任不再由校长或院长担任,改由最受老师们认可的学术领军人物担当;人事处处长、学院党委书记亲自开车去外地接新引进的教授和青年教师……
处长“辞官”做教授的意义,其实不在于某个教授取得多少研究成果,而在于整个学校学术风气和氛围的改变。正如学校党委书记丁凤云所言:“一个处长‘辞官’带起一个学科,可能比当处长意义更大。”
校方>>
去行政化,
不是一所高校能解决的
2010年,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为临沂大学。丁凤云表示,三年来,临沂大学以更名为契机,实行“导向基层、导向科研;导向教学、导向高层次人才”等一系列内涵提升的举措,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2012年到2013年,临沂大学自然出版指数列全国高校第8位。
八位处长“辞官”事件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尝试。不过,临沂大学的回应相对谨慎。
在临沂大学一位相关负责人看来,临沂大学所做的改革主要是弱化“官本位”、强化“学本位”,如果赋予过多的“去行政化”的意义,可能并不合适。毕竟,“去行政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某所高校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
采访中,临沂大学一线教师向记者提到,在高校,教师和管理岗位缺一不可,对任何一方的削弱或贬低都是不正确的,有人适合管理岗位,有人适合教学和科研岗位,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不应“顾此失彼”。
临沂大学副校长张立富介绍说,八位处长“辞官”做教授一年后,学校里的“官本位”意识淡了,行政管理工作却丝毫不敢放松。
2013年9月,郭树清在一份有关临沂大学八位处长“辞官”从教、回归“学本位”的材料中批示:“临沂大学的改革探索代表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方向……(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完善制度,努力推动全省教育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