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两天报道的人行道虽然窄点,至少还能走,匡山小区中路的人行道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道路上不是违章房就是绿化带,电线杆、大树更是应有尽有,从这走就像长征一样。”本报发起的“晒晒最窄人行道活动”进入第二天,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情况的市民达到了几十位,多位市民反映匡山小区中路人行道被占据无法行走。
两侧占道门头房林立 最窄处仅有一脚宽
昨天上午,在市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匡山小区中路,这是一条南北路,总长度约600米左右,是张庄路通往匡山小区的主要道路之一,道路两侧聚集了很多商家,门头房林立。道路两侧虽然都设有人行道,但宽度却不相同,西侧人行道较宽但摆放着很多自行车和电动车,东侧人行道宽度只能允许一人通过。
记者顺着东侧人行道向前行走,刚走了几十米突然没路了,前方道路上出现了几间私自搭建的小房,将人行道占的满满当当,门头房的外墙几乎直接挨着马路牙子。经过现场测试,剩余人行道宽度仅为10厘米,刚好够容纳一只脚,如果市民要通过,除了绕道外,就只能选择单腿蹦过去。
继续前行,记者发现匡山小区中路两侧违章建房情况很普遍,还有个别单位将车棚建在人行道上。而在道路南段,由于道路两侧门头房地基普遍高于道路,为了方便出入,很多商家直接在店铺门前人行道上建设高台阶,剩余的道路仅够两只脚并排站立,根本无法迈步。
绿化带建在人行道上 行人想过还得“爬树林”
在探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匡山小区中路的人行道和绿化带竟然是“合二为一”的,道路上种满了冬青,两根植物之间的距离都在1.5米左右,一眼望不到头。这些植物占据了绝大部分道路,剩余宽度常人根本无法通行,按照树木高度来看,这些植物“落户”在这里时间不短了。
除了植物,道路两侧的电线杆也不在少数,而且很多电线杆都“隐藏”在人行道的树旁,隐蔽性很强。在一家汽车维修厂的大门旁的人行道上,记者甚至还看到了一座废弃的水泥台子,看外观应该是汽车修理时的停车台,目前早已经废弃,停车台旁人行道上的路砖也已破碎。“这还标记有盲道呢,要是盲人真在这里走,先过草丛,再过石山,真是堪比长征了。”一位市民和记者打趣说。
此外,道路“断档”现象也经常出现,经常是走着走着就发现人行道突然变细、拐弯,抬头一看已经到了一家工厂门前。
居民建议:小区已道路微循环 可否沾光改造人行道
半小时后,记者终于走到了匡山小区中路北头,600米长的人行道上记者几乎见到了所有可以想到的障碍,包括生活垃圾堆。对于这种状况,附近的居民也是既生气又无奈,居民赵大爷告诉记者,虽然这条道路不是主干道,但道路两侧工厂较多,车流量也不小,而且大多是大型卡车,车速也不慢,现在人行道不通,来往行人只能和这些卡车抢机动车道,小刮擦经常出现。
为缓解匡山小区拥堵问题,从去年10月份开始,交警部门在小区内实行道路微循环,相关部门也重新铺设了部分道路。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与匡山小区中路交接的东西路上,两位工人正在铺设新的人行道。而这也让赵大爷很羡慕,很想沾沾光,“即使不能拓宽人行道,那能不能道路两侧的两条人行道合成一处,或者把这条路改成单行道,至少保证我们能走过去。”
文化西路:人行道时有时无部分路段变停车场
昨天上午,市民王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称文化西路人行道经常被车辆、摊贩占据,部分路段甚至根本没有建设人行道,居民出行只能冒险和非机动车抢道。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文化西路,感觉就像户外停车场,远远望去只见人行道上停满了各种汽车,使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的更加狭窄。在一家大型酒店门前,一堆废弃的建筑材料覆盖了大半人行道路,来往行人只能绕道而行。这还不算,当走到省教育厅门口时,原本虽然拥挤但还存在的人行道,到了这里却没了踪影,教育厅大楼前伸的楼梯已经将人行道完全覆盖。只剩下了一条非机动车道。而“合并”后的非机动车道不但没有加宽,反而有些缩水,原本可以容纳3辆电车并行的车道,到这里最多也只能容纳一个行人与一辆电车并行,而且路边还停放着几辆机动车。
继续向前走,虽然道路宽敞了许多,却始终不见人行道的踪影,一直过了朝山街路口后,人行道才终于重新出现。
千佛山东路:院内植物探出墙外将人行道“揽入怀中”
“20多厘米宽的人行道,我们这里也有,不光有,而且还不能走,小区内的植物透过栅栏都长到路上来了,也没人管,直接把人行道给挡住了。”昨天本报又接到市民牛先生打来的电话反映千佛山东路上的“狭窄人行道”。
昨天上午,来到千佛山东路,记者注意到,在山师东路一段,因为道路比较宽,两侧的人行道都很正常,但顺着山师东路继续往南到达千佛山东路,两侧的人行道就开始变得不顺畅了。有的路段两侧都有人行道,有的路段只有一侧有,有的路段人行道被电线杆挡住了道路。
在千佛山东路的中段,记者见到了那条“狭长人行道”,这条人行道位于马路的西侧,在一个小区的外边。记者注意到,人行道大约有20多厘米宽,刚刚够一个成年人在上面侧身通行,但即使这样,行人也无法走到人行道上去,因为小区内的一些植物透过铁栅栏伸到了墙外,直接将本来就很窄的人行道给遮住了。“这是人行道?我经常在这一带走,都没注意过这还有条人行道,这怎么走路啊?”面对记者的询问,一位行人感觉很吃惊。另一位行人告诉记者:“这已经很多年了,也没人管,植物也没人修。但老百姓走路需要人行道啊,你可以看看这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不是没有、就是太窄,要不就是被车辆乱占,谁来保障行人的路权?”
文/记者 朱彩玲 陈晶实习生兰志远图/记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