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济宁村医先看病后付费坚持17年 近10万药费成死账

A-A+2013年6月25日14:06新华社评论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25/U9523P1333DT20130625140238.jpg村医张波“先看病后付费”坚持17年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25/U9523P1333DT20130625140241.jpg村医张波“先看病后付费”坚持17年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25/U9523P1333DT20130625140244.jpg村医张波“先看病后付费”坚持17年
 

  行医17年,他的“财富”就摆在办公桌下面的柜子里——29个账本,上面记着病人欠他的50多万医药费——其中近10万已经变成了死账。

  他叫张波,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微山岛乡墓前村卫生室的村医。

  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在一些地区试点“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服务模式。在张波这里,“先看病后付费”从17年前就已经开始——摞起来半米高的账本就是最好的证明。

  忙人张波:最多一天要接诊300多人

  采访张波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因为他实在太忙了。在卫生室,你总能看到他小跑着穿梭在各个诊室之间。

  他和妻子王翠萍是卫生室仅有的两名医生,但他们的接诊量极高。“冬天的时候,最多一天来看病的有3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几十人吧。”按理说,一个村级卫生室不会有这么多的病人,但因为张波,一切都变得合理。

  除了墓前村,乡里其他村的村民也总来他这里看病,而来自高楼乡这样邻近乡镇的病人,也不少见。而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看病暂时不用给钱”的模式。

  高楼乡的王琳兰因为孩子患有心肌炎来找张波,尽管离她家不远就有卫生室,但她还是宁愿跑远路到这里。“他看病挺管用的,而且人也好,愿意来这里看。”

  对于另一位村民姚善领来说,张波卫生室不只是看病可以赊账,药价还便宜。“在别的地方要花一百块钱,这里可能只要几十块钱,而且早给晚给无所谓,张波也从来不主动开口要。”

  在张波看来,开口主动要钱是不信任别人。“乡里乡亲的,我了解他们,都是很善良的人,如果有钱,他们不会故意拖着不给,所以我不主动要账,因为我相信他们。”

  在卫生室,村民们不用挂号,来了就看病,看完病、拿完药、打完针,有的甚至都没有打一声招呼就离开了卫生室,更别提付费了。

  “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大家都习惯了,所以就很随意,如果太客气,反而觉得不自在。”村民马怀慈说。

  好人张波:这些钱95%能收回来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从高楼乡前来看病的村民告诉张波一个不幸的消息,该乡盐店村90多岁的老人孙庆莲一周前去世了。张波简单地问了一些情况,然后拿出一个账本,在上面划掉了“孙庆莲”的名字。

  账本上显示,1998年7月15日,孙庆莲因脑血栓到卫生室看病,一共花费了506.5元医药费。“老人家里比较困难,现在老人离世了,账也就不能算了。”张波说。

  张波的29个账本分成两类,17个账本记的是收不回来的死账,近10万元。形成死账原因很多,赊账的人去世、外迁或是其他原因无法清账。这些账本的纸张已经发黄,最早的一本是1997年。

  张波说,有部分村民和渔民家里确实困难,有的本身没有劳动能力,有的吃低保。“低保只是管你吃饭,不管你医药费。我就想,国家管吃饭,我管看病吧。”

  另外12个账本,则一共记着43万的欠款。不过张波并不担心,“这些账基本都是10年之内的,95%以上应该都能收回来。特别是近几年,已经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维持卫生室的正常运转,张波开始贷款,从最初的5万元一直增加到现在的60万。张波说:“药房里有20多万块钱的药,加上40多万的账,加起来就够了。”除此之外,张波还养螃蟹,用来偿还利息和家里的其他开支。

  随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虽然张波“看病记账”的习惯还保留着,但死账越来越少。“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加上药品零差价,一般的病花不了多少钱。家里年轻人出去打工,老人孩子看病欠的钱,等年底打工回来就给我了。”张波说。

  憨人张波:不能离开,因为他们需要我

  在墓前村卫生室的门前,每天都停着一辆不拔钥匙的摩托车,方便张波随时出诊;距离张波家不远处的湖岸边,通常还会停着一艘旧渔船。微山岛乡在四面环水的微山湖上,湖区渔民外出看病不方便,张波经常自己骑着摩托车或者划船到渔民家中送医送药。

  1995年,从济宁医学院毕业的张波留在了济宁市的一家医院上班,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他的人生也许会有别样的辉煌。

  “当时促使我回到岛上、回到村子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1996年,我父亲生病了,打了几天吊瓶,花了81块钱的医药费。当时我妈翻箱倒柜地找钱,最后还是找亲戚借的钱。”张波说,自己是学医的,这件事给他的震动很大,“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就是想让家里人、让乡亲们看得起病。”

  2005年发生的另一件事,让张波决定死心塌地留在微山岛,为村民看病。

  “我记得很清楚,正月十三,邻村有个病人,我骑着摩托出诊,出了车祸,当时觉得颈椎断了,后来就失去了知觉。”忆及这次事故,张波依然心有余悸。

  事故发生时,张波正借钱修建用于扩大卫生室规模的新楼。当他三个月后伤愈出院时,新楼已经建好了。妻子告诉他,在他住院时,很多乡亲自发地来帮忙,很快就把楼建好了。

  乡亲们的举动让张波感动了许久,“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给我这样的回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留在岛上呢?”(完)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