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青岛女孩父母双残家庭贫穷放弃高考

A-A+2013年6月9日09:40半岛都市报评论

王慧文在1中考点外看着别人高考,心中不是滋味。王慧文在1中考点外看着别人高考,心中不是滋味。

  6月7、8日两天,在青岛1中的考点前,总有一位穿着绿色衣服的女孩观望考生入场、出场。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女孩是青岛华夏职业学校的3年级学生,因为在学校实习不知道报名时间,错过了高考的机会;而家中父母双残,也无力供她上大学……她说,自己如果真的上不了大学只能出去打工,但她心中的大学梦一直不会泯灭。

  高考门前现“观望妹”

  8日,高考已经进行了2天,记者在青岛1中门口总能见到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女孩,来的和考生一样早,不同的是她没有进入考场。女孩头发有些凌乱,带着黑框大眼镜。她不说话,只是远远地、静静地观望着进出的考生,眼神中充满无限向往。

  经过攀谈记者得知,这个女孩叫王慧文,今年18岁,家住在附近的挪庄社区,是青岛华夏职业学校的3年级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由于在高三参加学校实习,不知道报名时间,失去了报考春季高考的机会,和她相同境况的还有他们整个“实习班”的学生。

  据了解,她所在的学校高三班经过高二下学期考试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辅班,一类是实习班,学校对实习班学生不统一安排报名,要参加高考只能自己报,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该校工作人员的证实。而慧文一心向往高辅班,当年却以2分之差没能进入 ,这成为了她一直的遗憾。

  父母双残全家住廉租房

  记者跟随王慧文来到挪庄社区她的家,一进楼道往右一拐,眼前一片漆黑,非常拥挤,王慧文打开房门后,一股霉味夹杂着禽类的味道扑鼻而来,慧文抱歉地告诉记者,父母在家主要做一些养鸟的小食碗,到了赶集的时候出去卖。这个家拥挤潮湿,一个房间安放了两张床、分别是她和父母的,中间用帘子隔开;厨房只是窄窄的一道空间,卫生间也小的可怜。“这个房子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廉租房,我们2007年搬过来的,为了我上学,一个月要交1000元钱。”

  慧文的爸爸眼睛看不清东西,母亲患小儿麻痹症十指弯曲,走路晃悠发抖,还伴有心脏病。“很多人见了我妈都以为她是神经病,其实她精神是正常的,也只有我妈支持我考大学。”父母俩人曾经是工厂职工,所以现在每月每人有1000元钱的退休金,但根本不够用。

  眼前的王慧文说话语速较慢,她说自己从小就有便秘的毛病,家里也为她这个毛病花了不少钱。“先是吃中药,效果不大理想,也一直没去医院看病,去年我肚子总是疼,还便血,最后才去医院检查,发现肠子里有血肿。”医生告诉她,就是因为长期的便秘引起的这种情况,对她进行了治疗。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家里实在心疼大额花费,没有再对她的病进行治疗。

  妈妈一席话让她努力学习

  慧文说,自己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加上母亲身体原因,让一些不懂事的小孩称为神经病,慧文的童年遭受了不少侮辱。“那时候都习惯了,我就变得乖乖的,尽量不惹老师生气。”由于初中成绩不好,慧文没能上普通高中,最后上了华夏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我经常觉得,自己长的也不好看,脑子还笨 ,真是一无是处,家里还那么穷,将来只能去打工了。”

  然而高二的时候,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得到转变。“一次我妈说,‘我不知道哪天就没有了,你自己在社会上怎么生活’,我很受震动,不想让我妈走的时候还为我担心。”她开始到图书馆看书做题,等她做出一道题的时候,也体会到了那种别样的快乐。“我渐渐开始喜欢做题学习,曾经只能考6、7分的数学,经过努力都能考到及格了;其他科目成绩也在渐渐上升,最后一次考试,我只有微机和体育没及格,其他都及格了。”也就从那时开始她萌生了考大学的念头。

  渴望上大学让她失眠

  高二下学期的分班时,老师告诉她还差两个学分,而进入高辅班的名额已经满了,这让她特别难过,回到家大哭一场。“我是觉得自己没机会考大学了。”实习班的生活很快开始,慧文连续换了3家单位,要么是卖衣服,要么是收银,在那些地方,她过早地体会到了社会上打拼的不容易,虽然有工资,但是觉得很累。“我还听别人说大学生活非常美好,真的想体验一下。”

  2013年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报名陆续结束后,慧文还因为信息闭塞蒙在鼓里,直到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我这些日子白天实习晚上学习的辛苦都白费了。”慧文说,虽然之前自己成绩不好,但她早已经开始用功了,成绩也在提高,为什么就不能有机会上大学呢?王慧文坐在潮湿阴暗的家中,说着就忍不住地流下泪来。

  6日晚上慧文失眠了。“睡不着,想想明天人家都高考去了,我还在这儿做梦呢。”7日不到7点钟,慧文就爬起来跑到了1中考点前,看着考生入场,她心里既紧张又失落。“普通高考和春季高考已经错过了,那我只有想其他的办法,看是不是能通过自考或者其他方法上大学。”具体应该怎么做,王慧文却仍然感觉迷茫。

  文/记者 郭玉华 图/本报记者 王滨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