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7日讯(记者 张汝树 通讯员 李楠) 27日,在沂源县燕崖乡西郑王庄村神清宫,来自北京园林局的丛生教授和市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对一棵1200岁的赤松进行支撑加固和修复。据了解,今年市园林部门将对博山、沂源的六棵古树名木进行拯救。
据了解,自1991年至2007年,淄博市先后四次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2011年市园林局制定了《淄博市濒危古树名木修补、复壮实施方案》,拯救名木古树。
“这棵古树从唐代开始就存在,目前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了。”从事修复古树名木工作40多年的北京园林局教授丛生说到。沂源县燕崖乡西郑王庄村神清宫的这棵古树树枝朝着庙门张开,树形好似热情欢迎宾朋的主人,是淄博的“迎客松”,国宝级名木。但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古树朝向庙内一侧的树枝多被砍伐掉了,目前面临生长倾斜15度、偏冠的情况,加之周围建筑和水泥地面的影响,古树根系生长空间小,随时都有倒伏的可能。
据丛生教授介绍,他们这次修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这棵千年古树的倒伏,其次进行树种防腐,再进行地面改造,建设营养坑等。“经过修复后,这位‘历史老人’就又能恢复青春了”。
据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拯救的名木古树共6棵。分别是博山区800岁的C42银杏、C43银杏、博山区600岁的C104白皮松、沂源县1000岁的G04银杏、沂源县500岁的G27的国槐和沂源县1200岁的IG14赤松。
“古树名木是城市生态资源重要的瑰宝,见证了历史兴衰、社会发展、自然变迁,是活的文物,是历史和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旅游价值。对增强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城市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头条链接
古树名木 可成独特景观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制定城市绿地树种规划的首要原则。当地的古树资源,多属生态适应性极强的乡土树种或是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强适应性的外来树种,是长期适应自然条件的结果,应推举为绿地系统规划的骨干树种,可以为园林绿化设计提供依据。
古树和古树群的研究探索一个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的变迁历史,以及树种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总规律,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古树名木古老苍劲,姿态奇特,既具自然美,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园林中可构成独特的景观,是构成风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和骨架,同时可提高城市知名度,带来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张汝树
淄博尚无保护古树条例
目前淄博市尚未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也未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古树名木保护应急机制,更没有赋予园林部门该方面的行政职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步履维艰。
专家建议,应制定保护古树名木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为古树名木保护确立法律保障,同时赋予园林部门相应的权限,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
本报记者 张汝树
明年积极争取资金 全市推广古树抢救
据了解,明年市园林局将积极申请财政资金,在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落实《淄博市濒危古树名木修补、复壮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进而在全市推广各项古树抢救、复壮技术,为将来分期、分批完成全市所有濒危的古树的修补和复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部门工作人员说,淄博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将使古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为现代化城市服务,为淄博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 张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