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州沾化县泊头镇敬老院居住着86位孤寡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当清晨的阳光洒向院子的时候,几位老人已经登上拖拉机,赶往周边的野地里给羊群找干草去了。80多岁的老太吃过早饭,在白菜和韭菜园边上缝起了鞋垫;老爷子拿起鞭子赶着山羊出去放风。这是敬老院一天的开始,也是刘梅生忙碌的开始。从老人起居到敬老院的长远发展,刘梅生一直坚守,不肯停歇。
弃商做公益:不当老板当孝子
1981年,23岁的刘梅生走马上任,担任惠民地区泊头乡水利站站长。担任站长后的刘梅生为了改善自己生活,27岁的他琢磨着出钱购买了台推土机,跑起了当地的建筑工程。1993年,在工程领域发现商机的刘梅生停薪留职,果断投入“下海”包工程的浪潮,修路、建设、开砖厂,成绩斐然。
2009年,刘梅生眼看着村子里的农产品销路有限着了急。因为村子道路不好,外面的收购商根本进不来,刘梅生捐款3万余元为村内铺设7条共计6000多平米泥石路,出资90000余元为瓜农安装地磅、建设场地管理房,方便西瓜销售。他还趁此机会,联合附近7村成立了泊头西瓜专业合作社,自掏腰包注册了“暑来爽”商标,来自浙江、江苏、京沪、东北等地的收购商云集在此,带动了700多户瓜农致富,年经济效益达到2500万元。2011年,西瓜合作社的芦洼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年效益预计突破4000万。
然而,正当刘梅生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去泊头镇敬老院当院长。原来,刘梅生听说镇敬老院的老院长要退休了,他便主动请缨。妻子首先站出来反对,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县里的某些人认为,刘梅生肯定是另有目的。可即便如此,刘梅生依然坚定自己的想法:啥事都要有个人去干,不做点实事、好事,我挣那么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