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在“文明对话与人类未来”分组对话中,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孔庆峰在对比现有的多种国际合作模式后,提出观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当前最有可能带来共同福利效果的合作模式,因此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阶梯。

  “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国际合作模式,都不能有效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孔庆峰分析,单边主义,毫无疑问出于自身利益强迫他方合作;双边合作涉及到强势一方和弱势一方,因双方不可能力量完全均衡,会导致强势方强迫弱势方服从利益诉求;区域合作只能看作是扩大的双边合作。“唯一从理论上可以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合作形式是多边合作。比如WTO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模式,但实际上现实中还是很难解决问题。”

  孔庆峰以经典的“囚徒困境”来解释合作悖论。两个犯罪嫌疑人如果彼此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证据不足无罪释放,这样的结果无疑对双方都是最为有利的。多边合作理论上能破除”囚徒困境“,前提是大家信息对称透明公开,且能在永久性平台上“反复博弈”,而非一锤子买卖,从而形成硬约束,最终达成合作共赢的效果。但是WTO却因为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完全公开透明化,本身博弈也很艰难,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衡。

  而一带一路确立的三个原则“共商、共建、共享”,核心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最终目标是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尤其是民心相通,强调大家坐下来充分沟通协商。在双方自愿情况下开展合作,带有很大弹性,没有强制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对称。”此外“一带一路”建立的永久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无限次重复博弈,从而让每个参与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孔庆峰认为,基于上述,“一带一路”是最有可能带来共同福利的合作模式,应当成为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阶梯。

  孔庆峰提到,“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不同国家地区,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都不同,从而让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文化相通非常重要。只有文化相通充分了,才能达成民心相通,最终实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