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到山东大学访问。他介绍,到2024年,周期表上的元素可以推到什么地方,反物质最终结果是什么,暗物质的来源是什么,预测这些问题会有决定性的结果。

  肯定山东大学在AMS项目上的贡献

  “山东大学的成就是被我们组里美国宇航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大学等世界上第一流的航天集团和学校所公认的,没有山东大学热工程的贡献,AMS不会存在。”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到。

  AMS项目是由丁肇中主持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计划之一,是第一个安置于太空中的最强大、最灵敏的精密粒子探测装置,目前唯一被永久安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具有开创性的大型科学实验。

  丁肇中已经是第10次访问山东大学。据介绍,2004年3月,山东大学正式参与AMS项目,时任山东大学热科学工程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程林担任AMS项目热系统总负责人。从2004年至今14年来,山大先后有60多人在欧洲核子中心、意大利航天局航天观测中心、欧洲航天技术中心工作,为AMS探测器的建造、监测和数据分析作出了贡献,为AMS实验的成功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暗物质来源或有决定性成果

  目前,AMS项目已经收集了1200亿个宇宙线数据,这被丁肇中教授视为AMS项目目前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而相应结果已经整理成数十篇学术文章,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

  该项目最近一次发布五年太空实验结果是在2016年12月8日。结果显示,该项目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测了宇宙线中正电子流强,正电子比例,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以及其它核子的流强,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线的认识。

  “两年以前,我们收集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比较少,这两年收集了更多的数据。两年以前,实验结果是推翻了以前所有的理论,最近两年又推翻了更多的理论。”丁肇中介绍,“到了2024年,我们可以推测到的结果是,周期表上的元素可以推到什么地方、反物质最终结果是什么,暗物质的来源是什么,到2024年应该有一个比较有决定性的结果出来。”

  在谈及AMS项目的研究价值时,丁肇中兴奋地一一举例:一百年前,最难的科学是光学、力学和电学,如今应用在航空工程、电视上;上世纪3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现在应用于通信网络;30年代末期,研究恒星、研究太阳系,现在用在定时、导航等等;上世纪4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核物理,现在应用在能源和国防上。

  “花这么多的努力,到底结果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没有想象到的是,实验从出结果到应用可能要二三十的时间,一旦应用就会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丁肇中教授说。

  希望中国拿诺奖人数和人口成正比

  新闻发布会现场,丁肇中仍然延续了他明显的谦逊风格,爱说“不知道”。发布会现场,有媒体提问关于青年人才培养、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科学探索等问题,丁肇中仍谦逊直言:“不知道。”

  “我有一个要求,我们组里的科学家来自很多国家,有不同的政治背景,我对他们唯一的要求是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在我面前说。所以今天你问的问题我根本不知道,我真不知道这个事情。同时我的回答也没有意义,因为我不是学这一行的。”丁肇中说。

  发布会现场有媒体提问对国内青年科学研究工作者短板的了解,丁肇中介绍,“我不是学教育的,对教育的知识非常有限。”

  不过,丁教授也坦言,对于优秀的科研人员,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有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不怕别人批评,换句话说,能原谅别人的错误。”

  发布会尾声,丁肇中介绍,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过去中国人对人类的知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国科学不在第一线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大概13、14世纪以后。“所以我非常希望以后拿诺贝尔奖的人,中国拿奖的人应该和中国人口成正比。”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