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久远、缺乏开发与保护的老建筑变“危楼”少人造访,而定位商业、文旅功能的仿古建筑风情街却成了炙手可热的城市复合体。老建筑人气不敌仿古建筑,是历史的选择还是开发保护不当造成的失衡?
记者探访
仿古街区还原历史
吃玩游购人气挺高
红瓦尖顶,阁楼亭榭,德式风情街区里既有国际连锁咖啡店、蛋糕甜品店,又有本地特色餐饮;既有现代艺术美术馆,又有玩味十足的新媒体艺术展……8月21日,虽然不是周末,但融汇济南老商埠内有不少游客,“很有民国风情,还有一种老上海的感觉。”一位身穿旗袍的外地游客边拍照边说。
6月底亮相的融汇济南老商埠位于中山公园东侧,北起经一路,南至经四路,东邻纬二路,西至小纬六路,而这里也是济南商埠风貌带核心区。15栋建筑基本都是原貌复原,修旧如旧,严格保护项目内的文物、风貌建筑和古树,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和格局。按照“应保尽保、风貌延续、活力复兴、文化传承”的原则,还保留并修复了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张采丞故居。开发时对其建筑主体及室外小院的下土方并未挖掘,保留了故居中原有的两棵百年老槐树。为保持老建筑风格,修缮建材都是从曲阜旧民居上拆来的。
仿古建筑还原百年前商埠区原貌,保留下来的老建筑经修复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游客犹如置身百年前的商埠区。此外,这里随处可见人们熟知的餐饮品牌、休闲项目,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吃饭、购物。新颖的设计,完善的配套,复合的业态,使这种仿古建筑风情街成了市民逛街新去处。
无独有偶,每逢夜幕降临,位于泉城路南侧世茂国际广场以南的宽厚里人流如织。青石板路、黛色砖瓦、木棂门窗、做旧雕塑营造的复古氛围里,老字号商铺、特色小吃、精品小店、民间艺术叫卖声不断……老济南人都知道,宽厚里的前身就是济南城南四大名街之一的宽厚所街,如今,随着旧城改造深入,宽厚所街变身成仿古建筑商街宽厚里,人气不散。
不难看出,无论是融汇老商埠,还是宽厚里,抑或闻名全国的成都宽窄巷子,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南锣鼓巷,南京的夫子庙……都是以仿古建筑的形式为依托,定位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情景式消费街区。颜值高、配套全和穿越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外地人了解济南,济南人了解过去。虽然不是真的古建筑,人们也欣然前往。
管理现状
一个老商埠分属三区
有维修金却没人牵头做
与高颜值、全配套的仿古建筑受热捧相比,真正的百年建筑却鲜有人问津。“路过这些老建筑有时想进去看看,但很多都没开放,门口也没介绍。知道是座文物楼,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叫不出名字。”在读大三的学生刘鹏说。
让刘鹏困惑的还有,以老商埠区为例,他从网上查到老商埠保护区范围大致为纬一路以西、胶济铁路以南、纬十二路以东、经七路以北的区域,文物楼相对集中,但这些楼散布在居民楼、办公大院,与周围环境既不融合,又没联系,显得格格不入。
“济南市区多数老建筑面临相同问题,就是老建筑内住着多户居民,而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只把老建筑当成容身之处,没有保护意识。”市政协委员、济南社科院文史哲研究所所长董建霞认为,如此现实,造成老建筑内私搭乱建、私自改造、破坏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和管理权分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现实情况比较复杂,当初的使用单位也不愿意承担维修保护的责任。”
董建霞认为,老建筑独有的历史底蕴是仿古建筑无法比拟的,如今,老建筑无人管理日渐破败而失去魅力,甚至不敌仿古建筑有人气,原因就是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以老建筑比较集中的老商埠区为例,随着城市建制和区划调整,老商埠区被分割成三个部分,分属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从而制约了商埠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布局和发展,“商埠区的规划管理归市、区乃至各办事处负责,其中又有规划局、土地局、文物局、旅游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分管,容易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很难形成统一认识。”
没有统一规划和认识,就无法对老建筑街区进行功能定位和规划,也就造成济南市内老建筑街区功能布局混乱、用地结构不合理,住宅、行政办公单位等公用设施用地所占比例较大,没有利用好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
同时,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也就没有部门牵头争取老建筑的维修基金和解决居民外迁安置问题,“其实有的区文保建筑的维修基金是有的,但没部门牵头做这个事,也没有部门能解决老建筑里居民的安置问题,只能看着老建筑越来越破败,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对游客来说,多数老建筑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大部分进不去,只能看看外观,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展示,自然也就无法聚集人气、散发魅力。
专家呼吁
收回老建筑使用权
组合开发打造新地标
提到对历史建筑区的开发保护,成都宽窄巷子、太古里、东郊记忆已成城市名片,像福州、杭州等和济南类似的二线城市,也经营得有声有色。而有着独特文化资源的济南,几十年来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也做了大量投入,却总没形成公众认可的城市名片。
从全国来看,许多古建筑集中的城市都成立了相应的古城、名城管理委员会,如中国四大古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徽州古城都成立了古城管理委员会。福州成立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并扩展为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济南的老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存量大,尤其是老商埠区,拥有水电、西餐厅、铁路、邮政、电报、照相馆、银行、私人别墅、教堂等老建筑,代表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建筑风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有专家认为,济南应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济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四大古城要好得多,有能力对这些老建筑进行整合开发、保护利用。”董建霞认为,如果济南能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必要时收回老建筑使用权,一定能确保城市的历史遗产不被破坏,永续利用。
市中区政协委员、济南市小广寒博物馆馆长李建军也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以老商埠区为例,成立“济南市商埠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制定科学、可持续的商埠发展规划。
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老建筑的开发利用也就有了统一的指挥棒,而如何将老建筑打造成济南的新地标,成为济南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名片,有专家提出,要对老建筑街区进行组合式开发。将邻近的老建筑划分为方阵做专题规划设计,打造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区域,形成方阵式主题文化展示区域。如经三路与经四路之间,纬二路至小纬二路方阵,拓展小广寒的成功案例,建成餐饮文化为主的娱乐区。纬三路至纬四路方阵,新建成的融汇地产项目可作为商埠新型特色小镇文化区打造,集购物、休闲和名人故居特色展示等。
“历史文化遗产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要鼓励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文化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凸显济南本土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真正实现遗产的活化利用”,市人大代表、意匠老商埠九号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刘奎认为,应该按照专业知识要求认清历史遗产的真正价值,客观理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