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d/crawl/20170804/j5Fm-fyitapp0510309.jpg)
在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区边雄乡有这样一片郁郁葱葱的萝卜小镇。蓝天白云下,地里拔一棵白萝卜,汁多脆爽。这可不是普通的高原萝卜,而是不撒化肥农药,施加海藻有机肥,采用滴灌技术的生态有机萝卜。
高原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发展生态有机农产品。通过打造规模化萝卜小镇,萝卜产量每亩增加了五六千斤,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十倍以上,村民们得闲外出打工,收入倍增。
全套设备用上,生产率提了10倍
2016年6月,第八批青岛援藏干部组来到桑珠孜区调研发现,这里的边雄乡十个村都有种植萝卜的传统,但都是分散种植,面积较小。“原来这里种植方式很落后,都是用犁耕地,纯人力作业。”青岛援藏干部,桑珠孜区扶贫办副主任赵瑞说。
在青岛的莱西店埠也有个萝卜小镇,要把山东的好经验带到西藏,首先得转变农业方式。萝卜、土豆、白菜是藏族人餐桌上的“老三样”。当地人喜食牛羊肉,并喜欢用萝卜做配菜烹煮,萝卜在日喀则的市场上销量一直不错。
看到萝卜产业的潜力,青岛市农委捐赠了一整套萝卜种植的新机械,如萝卜种子包衣机、烘干机、编织机、起垄机和自动化播种机,再加上全套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备等,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十倍以上。“如今使用一台机器一个人一天就能种20亩萝卜。”赵瑞说。
“边雄乡两个村先种了150亩萝卜,目前长势很好。”赵瑞算了笔账,以前村里分散种萝卜,一亩地也就收个两三千斤,能卖三四千块钱。而萝卜小镇里的萝卜每亩地预计产量可达6000至8000斤,其市场价能卖到两块钱一斤,市场批发价最低也有一块钱,那么一亩地村民就有6000元到8000元的收入。并且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引进青岛农业发展新技术,每亩种子只需120元,比传统种植方式节约600元。
![](http://n.sinaimg.cn/sd/crawl/20170804/UcJt-fyitamv4958315.jpg)
除了萝卜,土豆、青稞也要有小镇
“这里的水最清、天最蓝、土质最纯净。我们重点要发展有机萝卜。”赵瑞介绍,这片萝卜全采用的从青岛引进的海藻肥,着眼点就是要打造高原生态有机品牌。目前,边雄乡正在注册农产品商标,申请国家农业部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并将以统一的品牌销售。
青岛市农科院、青岛莱西市农业局专门提供了15个青岛种植萝卜新品种,在边雄乡种植了2亩试验田,以后青岛市农科院每年将提供10个新品种,在边雄乡进行试验推广。专家对这里的土壤条件、气温环境,山东萝卜的适应性进行调研,并严格实验筛选,确保“山东萝卜”引种成功。
“我们不仅是种萝卜,更重要的是种思想。”边雄乡党委书记扎西次仁说,要打开村民的思路,让老百姓知道地是值钱的。过去很多劳动力都拴在农田或者牛羊上,一户能有三个人在田间忙活,若是种青稞一年一亩地仅有一两千收入。大规模生产后,现在一家来一个人操作机器,其他劳动力解放出来。现在村里的老百姓基本都在市区打工,一天能赚150元,甚至200元。不仅地里产量增收,还额外赚了打工钱。
在建设“萝卜小镇”的同时,青岛市援藏干部和桑珠孜区还将持续培育发展“土豆小镇”、“青稞小镇”、“种子小镇”和“苗木小镇”等,形成特色产业小镇集群,让更多的藏族同胞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走向富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