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天津全运会群众比赛舞龙项目预赛,在重庆市铜梁落下帷幕,以临沂大学舞龙舞狮专业为班底的山东代表队,同决赛圈擦肩而过。作为舞龙队一员,大四学生于成启将在赛后告别母校。尽管有遗憾,也有不甘,但过去两个月的奋战,已经根植在了于成启的记忆中,难以磨灭。

  虽然山东舞龙队没能进去最后的全运会决赛圈,但是这群热爱舞龙项目的年轻人为此努力过就不后悔。

  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习俗中,龙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体育当中,赛龙舟、舞龙也都由此而来。舞龙俗称玩龙灯,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要用舞龙的方式来庆祝。作为民俗体育活动,在农民运动会、民俗体育运动会上,舞龙是常设项目。天津全运会上,舞龙再进一步,成为群众比赛的项目之一。

  临沂大学是我省最早开展舞龙项目的高校之一,学校开设有舞龙舞狮校选课,也是体育学院一些专业的必修课。2013年临沂大学成立了龙狮队,如今固定队员有70余人,2015年7月举行的山东省武术大会上,临沂大学斩获舞龙项目的一等奖,还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山东全运舞龙队也正是在龙狮队基础上组建而来。

  在3月份接到上全运的任务后,临沂大学迅速准备组队,主教练徐启龙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动作编排,并从临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扛阁中汲取了部分创作灵感,随后马不停蹄地带领队员们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

  大四学生于成启作为队伍一员,也开始迅速进入角色。从大一到大四,于成启一直是校龙狮队成员,在舞龙这项非常讲究配合、默契的项目中,作为龙头的老队员于成启,地位不可或缺,“舞龙是一个讲究配合的集体项目,每个位置的分工不同,龙珠、龙头、龙尾等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完成。如果一个队员离队的话,可能这条龙就得重新来练。”

  而此时的于成启,内心却有些纠结,因为马上就要毕业,要找工作,还要考教师资格证,一堆事儿都还在等他处理。关键时刻,于成启没有犹豫,要工作,更要冲击全运舞台,“每天上下午我们都要练四遍,整套动作练下来之后还要把重点的、有难度的动作多重复几遍。”于成启直言,为了练体能,他和队员们还得在操场多跑上几圈,每次训练完都是大汗淋漓。

  除了汗水,备战当中还有伤病,甚至流血。在一次训练中,龙身三号位置的韩民哲,被打碎的眼镜片扎到了眼眶,当场流血不止,不过取出碎片包扎后没两天,他又回到了队中。整个备战,队员们练坏了三条龙,像竹竿等物件损坏更加司空见惯。

  尽管最终没能如愿,“但热爱过、坚持过,也算为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吧。”韩民哲坦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