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济南王官庄社区的耿宜昌老人也没闲着,每天一大早打开微信,给自己的合唱团拉票。曾一度被年轻人当成专属品的微信正成为一些老年人的新宠,在经过最初几年的用户积累后,老年用户正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微信,用微信来收发信息、分享内容、交流感情已成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日常。

耿宜昌老先生学会用微信后,和朋友交流、开展社区工作都很方便。本报记者时培磊摄

  在别人的带动下尝鲜

  觉得方便后主动使用

  和多数老年人一样,济南王官庄八区的刘胜林还不明白一张张照片、一条条视频内容是如何瞬间从一部手机发送到另外一部手机上的,但微信就这样突然闯进他的生活。作为社区党总支的一名委员,72岁的刘胜林还在社区发挥余热,承担着一些工作。2016年年底的时候,他身边的老年人多数都在使用微信,很多工作都通过微信联络,这让他不得不接触这个陌生的东西,年前他换了手机,装了微信。尽管身边有人给他指点,但他学得很慢,总有种被拽着走的感觉。

  走访多个社区后,记者发现,不少老年人像刘胜林那样,被周边人所带动使用微信,由被动学习到发现它的方便之处,再到主动使用。记者采访的十多位老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微信是由子女安装的。

  目前,老年用户已经形成较为可观的基数。在青龙街社区和王官庄八区的两个合唱团共四五十个老人中,几乎每人都有微信。在城乡地区,也有很多老年人使用微信。章丘普集镇曾发生过一起车祸,一对母女骑电动车遭大货车碾轧。记者采访一位六旬老人时,她还将微信里的车祸视频给记者看。

  老年用户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种趋势。2016年年底,微信发布的年度生活报告中特意提到老年用户日渐活跃,将会更加考虑老年用户的需求。

  现实中失去了亲情

  微信里找到了安慰

  除了微信自身的便捷外,不少老年用户还基于对情感交流的需要使用微信,而且老年人感觉最实在的就是微信不收费。从微信发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不少老年人在打字、视力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很喜欢微信语音、视频的功能。

  “吴民,还有两个小宝宝,你们春节好,你们在干吗呢?”每逢节假日,81岁的吴庆林老先生和老伴儿总是习惯通过微信向远在美国的孩子发一段语音,互相问候报个平安。吴老先生说,他孩子早在1997年就去了美国工作,后来在那边定居,因工作繁忙,几年也回不了一次家。之前,家人们很少联系,“国际长途很贵。”2015年的时候,孩子回来给老人换了智能机,装了微信,亲人之间经常在微信上发些旅游的照片和动态。

  “你在现实中失去了亲情和爱,在另一个地方总会找回来。对我来说,微信就是一个非常有亲情的地方。”济南王官庄八区59岁的巩敏女士说,2016年,90多岁的母亲病重离开人世。那段时间,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伴着一幕幕的往事涌来。在最为悲伤的时候,她梳理了母亲的点滴,将那些陈旧的照片连同自己的心声发在微信里,把情绪发泄出来。

  在朋友圈里,她的好友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在朋友圈里,巩敏深深感到了另外一种亲情弥补了母亲离去的遗憾。“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你找谁说去呢,又通过什么方式说呢?”

  现在,巩敏在微信上找到了另一方乐土。她喜欢诗歌创作,把旅游时的照片和即兴创作发在朋友圈里,和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乐趣。

  外出蹭网在家通宵玩

  老人也会对微信痴迷

  相比之下,年轻人喜欢原创,老年人则更喜欢分享。不少老年人喜欢生活小窍门、养生保健、美食和食品安全、搞笑视频和一些防骗的内容。老年人加入的微信群多为亲友群,其中以家庭内部群、同学群和社区居民群居多,少数老人会加入某类爱好者的群。

  71岁的耿宜昌是王官庄八区居民,他加入了社区的微信群,还开设了社区合唱团的群。“老年人都有时间,也关心身边事,加到社区群很方便。”

  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每天都会花上一两个小时使用微信,还有老人已把浏览微信当成一种习惯,手机不离手,有事没事都要瞅一眼。已经退休仍常年置身公益活动的张秀华说,她在家时要帮忙照看三岁大的孙子,因为担心孩子视力下降,家里一般不看电视,微信就成了张秀华打发时间、取乐的一种方式,“基本上闲下来就会看两眼。”

  青龙街社区居委会委员李臻臻说,有的老人甚至会对微信痴迷。“我们社区有个老人就非常喜欢玩微信,有时候一晚上都不睡觉。”不少老年人在外边也会出现“蹭网”的情况。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王群群介绍,不少老年人学习的欲望很强烈,从2016年初,他们就在社区开展了微信培训,培训班结束后,陆陆续续有五六十位老人经常来社区里咨询微信使用的一些操作。

  2016年微信年度生活报告里关于老年人微信使用的相关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老年人每天人均发送微信信息次数有44次,典型用户(80后、90后)有74次,95后用户81次;老年人更喜欢用语音和视频聊天。语音消息占比中,老年人以22%占据首位,高于典型用户的16%和95后用户的13%;每月通话时间82分钟,也高于典型用户和95后用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时培磊 许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