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4月25日讯(记者 徐坤杰)家书万金,家书中蕴含着家庭的情感能量和生活的哲理建构。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语境中,家书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它承载家道、家风。为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滋养网络的积极作用,大众网开展了“一封家书”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自书信征集之日(3月29日)起,活动得到了各地网友的支持,我们也收到了许多网友的投稿,有写给父母亲的,满满的思念和感恩;有写给子女的,满满的期待与嘱托;有书写给爱人的,满满的甜蜜和坚守;有写给老师、朋友的,每一封都情深意切……

  五一劳动节将至,天地有大爱,劳动者最美,家书也要抵达那里,给咸滋滋、亮晶晶的汗水,给深夜未熄的灯,给布满粗糙厚茧却也大而温暖的手,给365天如一日的执着坚守者,给无论甘苦、默默奉献的人……

  携手前行,我们在路上,路途遥远脚步从未停下;并肩而立,我们在等你,等你将这大爱大美延续,你可以继续通过专题投稿邮箱(dzw_zhenggao@@163.com )、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投稿页面(http://w.dzwww.com/s/1756.html )上传作品,我们等你来,不见不散。

  下面这两封书信是来自网友陈文念和李文山的投稿,有大爱大美的家国情怀,有与子偕老的恩爱决心、有质朴深刻的父子之情……一纸书信,满满感动,分享于你。

  温润心灵的那封信

  陈文念

  这封信,不是一封普通的来信,是我与妻子结婚10多年来,妻子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在新疆维稳第一线。

  正是这封信,让我解除了远在家乡,远离亲人的思念与牵挂,燃起了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拼搏诠释忠诚,用坚持赢得胜利,用执著和奉献谱写了一个家国情怀的佳话。

  2009年12月26日零点,飞机缓缓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经过了5个多小时的漫长飞行,我作为援疆特警,和战友抵达乌鲁木齐。12月底的乌鲁木齐,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到达的那天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然而皑皑白雪、刺骨寒风并没让我们退缩,“我们是带着祖国重重的嘱托来的,带着齐鲁人民浓浓的爱来的。”早在出发前,我们就发过誓言并写下了决心书,“为了新疆的社会安定,我们愿流汗、流血,乃至付出生命!”

  “没有时间休整,迅速交接投入!”凌晨1点,刚卸下行李,就接到通知。根据安排,我和战友被派往了形势严峻、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沙依巴克区红庙子派出所协助维稳工作。抵达当晚,不顾旅途劳累和气候差异,连夜完成了所有任务交接,直到凌晨3点多才回到驻地休息,第二天早上7点,又准时进入任务区,援疆维稳任务就在这样紧凑的节奏中拉开了序幕。

  2月7日,农历腊月廿四,乌鲁木齐市沉浸在即将迎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我和往常一样,与其他几名战友一同执行巡逻任务。看着街头张灯结彩的店铺和笑容灿烂的新疆同胞,我也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家人。

  然而,我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妻子给我来信了。

  接到妻子来信那一时刻,心情立刻激动起来,劳累与紧张烟消云散。读着妻子情真意切的来信,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我们风雨同舟走过来的人生之路。

  年华似溪水,潺潺东流去。转眼间,我们从相识相爱到牵手走过红地毯已经10多年了。记得自从结婚后,我俩之间再没有写过信,也许过惯了平静悠闲的日子,泯灭了与生俱来的那份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浪漫渴望;也许是10多年风风雨雨的阅历积淀,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是非标准,往往夫妻俩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有灵犀一点通罢了。

  但妻子说这封信,我不能不写了,这是咱俩结婚10多年来,我给你写的第一封信,是我在心里酝酿已久的情感流露。

  老公:现在已是午夜时分,但我仍难以入眠。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入睡,或许还在巡逻执勤吧!干脆起来给你写封信,和你说说心里话。

  转眼之间,你离开家已经2个多月了。记得你临走的那天,我正在从外地往家赶的路上,急促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我心里就有一丝丝的不安,赶忙按下接听键:“我正在收拾行李,去乌鲁木齐执勤……”还没来得及打个照面,你就急匆匆地走了。虽然,我已经习惯你常常去执行紧急任务,但一想到“打砸抢烧”的恐怖电视画面,一想到你要去那样混乱、充满暴力的地方执勤,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每当接到你的电话、收到你的短信,虽然开心不已,但还是忍不住想流泪,因为我想看到你,想让你早点回家。我的老公,我想对你说,我爱你……

  我想对你说的是,虽然你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有很多困难我要独自面对,有时感到很无助,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你是警察,是国家卫士,国家在紧急的时候需要你,你就应该舍小家保大家。

  知道吗?你就是我的靠山,有你在身边,我就感觉很踏实,很有安全感。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太累了。家里都很好,家里不用担心和牵挂,我会加倍努力,尽一个警嫂的责任,照顾好双方的老人……

  是的,正是由于妻子的付出和担当,我才能安心的来到新疆维稳第一线。2009年12月中旬,接到援疆维稳任务通知时,我心里沉甸甸的。因为这时老父亲病重住院,家里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当我和妻子说了此事以后,妻子当下表了态:“有这种机会是好事,错过就可惜了,我自己可以,再说亲戚也可以过来帮忙照顾老人,你就放心地去吧。”听了妻子的话,我下定了去新疆的决心,但是临走的那几天,我经常彻夜难眠……

  很多特警和我一样,为了执行援疆维稳任务,让家人受了委屈,“但也正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挂念,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天堂里有没有雷潭野藕

  ——一封耽误了十年后才写给父亲的信

  李文山

  父亲,黄岭今又飞雪了,我在渐浓的年味中想起了您。往年的这个时候,您会走出家门给我们挖藕,可您去了另一个世界。十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您。

  记得小时候年味渐浓的日子,您总会望着河畔的玉树琼枝,问我想不想吃藕?我当然想吃藕。在我们这个地方,藕特别好吃,不说排骨煨藕,也不说清炒藕片,就是取一节藕现洗现吃,也能令我满口生津。眼看就要过春节了,家家户户炸藕合,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时刻都在诱惑着我,大人小娃都张起嘴巴在等待上天赐予。

  天上的雪花还在纷纷扬扬,您就拿一把铁锹,拎一个蛇皮袋往雷潭方向走,而我却有些犹豫,不是惧怕眼前的寒冷,而是心里想着黄湾的贡藕。

  门前的兴隆河连接着千里汉江,黄岭、黄场和黄湾三个村子一字形沿岸摆开。我总以为我所在的黄岭是皇陵之误,要不然怎么除了几个黄土包什么物产也没有。紧邻的黄场有老街和新街,当是皇帝老儿赶场的好去处,而距我十公里之外的黄湾则是天子的乐园,那里盛产贡藕,贡藕有几分特别,孔是单数的,多数为七孔,也不像其它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黄湾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食用后,信口吟出“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的绝句,借美女西施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国神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父亲,您说黄湾藕朝贡,金贵得很,平头百姓想也白想。雷潭多池塘,无主野藕较多,我们就去那里吧!说话间,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塘小水浅,荷枯草瘦,可淤泥上早已遍布浮冰,您“哗啦”一下拨开水底乌云,就自顾自地撂下我在岸上走了。您脱下棉裤,只穿一条短裤,赤着一双脚踩得冰渣“咯吱咯吱”响。突然,不知什么东西刺破了您的青筋暴突的腿肚,殷红的血液从洁白雪上冒出来格外刺目,我的心顿时一紧。您却淡淡一笑,说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往往藏着蚌壳、瓦砾等比较锋利的东西,挖藕还不是最苦的时候。

  父亲,我知道您是扁担倒下来也不认得是个一字的“泥巴腿子”,可您在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却那么耐人寻味。

  周遭是陷进去就难以挪步的淤泥,您的双腿浸入一米多的深处。脚趾一旦触碰到了藕,您就兴奋地探下身子,佝偻着腰板,用饱经风霜的脸庞贴到冰面上磨磨蹭蹭,然后将十指伸进去,努力地伸到您脚趾踩到的地方,把一枝一枝躲在淤泥的藕拽出来。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在用铁锹在挖藕,不如说是用手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我曾跟您探讨,您点头说是。您说,挖藕其实是踩藕,用锹挖的人往往会把藕挖断,而会踩藕的人则会获得意外的惊喜,因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用脚趾摸到藕的全部。

  父亲,您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匪浅。冰水刺骨刺不穿您满手的老茧,我却看到见您的手指骨节向外暴长得非常突兀,指甲四周缝隙里嵌着一圈圈黑泥巴,永远洗不掉因为那是永远的伤痕。

  在冰天雪地的雷潭挖得野藕,我们赶在腊月三十晚上煨汤,一家人在团圆宴上吃得可开心哪,快乐和香甜充溢在我们的舌尖,温馨的氛围弥漫了整个屋子,连百岁之期的老奶奶都笑得合不拢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当然格外高兴,因为藕中多了自己劳作的成分,每一次用筷子夹到嘴里,我都倍感珍惜,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俨然自己是个立下大功、得胜凯旋的大将军。您笑眯眯地说,这叫辛苦讨来快活吃。

  父亲,正是在您的辛苦讨来快活吃的养育下,我读书进了城,慢慢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每当到了吃藕的时节随便就可以进超市买上一大堆,如果运气好,还可以买上过去皇上吃的那种黄湾贡藕,就再也不用到雷潭那样的地方去挖无主野藕了。然而,无论是烹炸煎煮,还是炒蒸煨炖,我都再也吃不出跟您挖藕得到报偿后的那种滋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父亲,您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我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雷潭野藕,只是知道每逢佳节我都倍加想念您——我的父亲,想念您带我挖藕的每个细节,想念您挖藕时给我留下的那些质朴而深刻的话语,想念我们父子俩“辛苦讨来快活吃”的那种妙不可言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