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岁”这个生物频频被人们发现,也引发了众人的好奇心。3月13日夜里,费县村民邢先生在河里摸鱼时意外踩到一个软体生物,15日上午,沂蒙晚报记者联系了临沂大学生命科学院曹善东教授,曹教授用显微镜和火烧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这个怪物并非凝结的胶体,是一种大型的复合粘菌,也就是人们传说的“肉灵芝”。

邢先生捞到的“太岁”重21.8斤。

  情景再现 深夜摸鱼捞到“怪物”

  发现这个软体怪物的是费县费城街道办事处邢家村村民邢先生,邢先生开了一个农家乐饭店,为找新鲜的鱼虾食材,邢先生经常去附近的河里打捞鱼虾。

  近几天,附近一条河因建桥施工,河水大量排泄下游,原先2米多深的河道只剩下了1.2米深,13日夜里11点左右,邢先生穿着皮裤来到河道中网鱼。他在河道中没走几步,就踩到了一个软乎乎的东西。

  “我当时吓了一跳,夜里踩到奇怪的东西非常紧张。”邢先生说,他分析,如果是鱼的话早就溜掉了,他又害怕又好奇,弯腰准备捞起来查看,可这个怪物表面是青苔非常滑,根本拿不起来,他干脆用网探到河底,连怪物和淤泥一块抄了起来。

  借助头灯,邢先生发现“怪物”是个圆柱体。40多岁的邢先生也没见过这样的“怪物”,就拿回了家,用水冲洗后他发现这个“怪物”贴近淤泥的一面是黑色,其它部位为咖啡色,他测了一下,这个怪物重达21斤8两,长26厘米,宽和高均为22厘米。

  因看过有关“太岁”的新闻,邢先生感觉这东西可能就是传言中的“太岁”,他经过上网比对,发现这个怪物无论从外观上还是质感上,都像传说中的“太岁”。

  有老人称,在70年前也有人从河中发现过“太岁”,但体积非常小。

曹善东教授用显微镜鉴定“太岁”。

  专家鉴定 经肉眼、仪器检测真是“太岁”

  邢先生发现的这个“怪物”是“太岁”吗?记者联系了临沂大学生命科学院曹善东教授,从事生物研究的曹教授专门抽出时间为邢先生鉴定。15日上午,邢先生赶到了临沂大学,曹教授先从这个怪物的外观上判断,认为这个圆柱状怪物符合“太岁”的外观。

  曹教授扒开表面,割开表皮,发现里面均是白脂般的组织,形状结构如肌肉,撕开一块后呈肉丝状,粘滑且无味。

  曹教授肉眼判断,这个生物是个活菌体,并非胶的凝结体,因为胶的结构不会呈肌肉状。曹教授用显微镜观察后,又将切下的一块组织放在酒精灯上,烧了约一分钟后,散发出一股羽毛烧焦的味道,而且这块组织呈粘丝状。

  “可以断定这是个复合粘菌,不是胶体,复合粘菌内的蛋白成分经火烧后水分消失,失水后遇高温会呈粘稠状,散发出羽毛烧焦的味道。”曹教授最终鉴定这个怪物就是复合生物粘菌,也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太岁”和“肉灵芝”。

“太岁”经火烧后,蛋白成分散发出羽毛烧焦的味道。

  专家建议 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泡水喝要谨慎

  曹教授介绍,据他掌握,我市已经发现了10多个太岁,2015年夏天,一村民在蒙阴县蒙阴镇汶河畔曾发现了5个“太岁”。后来费县、沂水、临沭、兰山区、临沂高新区等地均发现了“太岁”,经鉴定只有临沂高新区发现的“太岁”是假的,是工业用的胶体凝结物,别的均是“太岁”。邢先生发现的这个“太岁”,是近年来费县发现的第二个。

  据了解,“太岁”生长的环境非常奇怪,费县发现的第一个“太岁”是在石头边生长的,临沂一小前几年发现的“太岁”居然是在六层阁楼上生长的,还有的“太岁”生长在树根底部和河道里。

火烧后,“太岁”中的蛋白成分失水后呈透明粘稠状。

  邢先生得知自己捞出就是“太岁”后非常惊喜,急切询问用“太岁”泡过的水是否像传言中所述有抗病效果?曹教授称,“太岁”就是“肉灵芝”,是生长于地下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而关于“太岁”的存在、作用和药效,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

  “这个东西有价无市,我们不建议随便泡水饮用,理论上‘太岁’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但也要看它生长的环境决定它的功效。”曹教授解释,东北原始森林里发现的“太岁”质量上乘。如果在河道里发现的“太岁”,一定要留意河水是否受到污染,是否重金属含量超标。“‘太岁’在生活中非常罕见,可以作为观赏物,在未经过严格检测之前,切莫随便食用或泡水饮用,以免损害健康。”(沂蒙晚报)